AI大厂搜索与全栈的赌局,百度比谷歌更激进

图灵汇官网

在AI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百度近期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两项数据尤为突出:一是7月移动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内容占比达到64%,百度APP上超过60%的搜索结果首页呈现富媒体形式;二是AI新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萝卜快跑单季度出行服务次数达1400万次,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百度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战略选择——以更激进的方式推动搜索业务的全面升级。与谷歌等国际同行相比,百度的选择更具颠覆性,也更具探索意味。

在全球科技公司竞相布局AI的大背景下,搜索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入口,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谷歌虽然也在尝试引入AI功能,但其路径相对保守,更多是在传统超链接基础上叠加AI摘要。而百度则直接跳过这一阶段,将多模态内容和智能体体验嵌入搜索流程,试图重构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

这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百度在7月启动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搜索业务调整,将“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不仅提供AI生成的答案,还整合插件和服务,实现一站式操作。从结果页到交互逻辑,整个搜索体系都在向智能化、结构化方向转变。

除了搜索业务的革新,百度的AI新业务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智能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成为百度财报中的一大亮点。在算力层面,百度推出了昆仑芯三万卡集群,这是一款专为大模型设计的芯片,具备强大的训练能力,可同时支持多个千亿参数模型运行。

此外,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同样表现亮眼。二季度全球出行服务次数突破220万,同比增长148%。通过与Uber和Lyft的合作,萝卜快跑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右舵车领域已取得领先优势。

在AI工具方面,百度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慧播星数字人、文库和网盘的GenFlow2.0智能体、Comate AI IDE等,这些工具在不同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了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数字人收入环比增长55%,显示出AI技术在商业场景中的巨大潜力。

百度的全栈AI布局,为其在多个领域的突破提供了坚实支撑。从底层芯片、框架、模型到行业应用,百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AI生态系统。这种布局不仅增强了技术竞争力,也为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并未急于将AI生成内容直接绑定广告,而是优先打磨用户体验,逐步探索新的商业化模式。这种策略使其能够在不牺牲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稳步推进AI搜索的落地。

当前,搜索引擎的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传统搜索广告增速放缓,商业模式趋于成熟。而百度的AI新业务增长迅速,为搜索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它不必急着用AI搜索直接变现,而是可以先强化产品形态,满足新一代用户的需求。

这场由百度主导的搜索革命,本质上是一场长期的战略赌局。如果用户能够接受并形成习惯,百度将在AI时代重新定义搜索的增长点。但如果用户体验不佳,或市场被其他新兴形态引领,百度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全球科技巨头的竞争中,谷歌与百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AI路线。谷歌倾向于渐进式改良,在保护现有商业模式的同时推进AI,而百度则选择激进重构,试图通过全面换代获得先发优势。前者风险可控,但可能错失范式转移的机会;后者高风险高回报,但需要直面未知的市场考验。

无论哪种路径,全栈AI已成为大厂争夺的核心战场。只有构建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才能真正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百度的四层技术架构——芯片、框架、模型、应用——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从财务表现来看,百度的AI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智能云的稳定利润、萝卜快跑的全球扩张、AI工具的广泛应用,共同构成了百度在AI时代的底气。这种综合优势,不仅提升了市场对其技术的认可度,也为整体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AI与搜索的未来竞争中,百度选择了主动出击。如果AI的确定性已被验证,那么越早、越彻底地重构搜索,就越有可能提前建立新格局。当搜索框最终消失,这场竞赛的胜负,取决于谁先定义用户明天的需求。

百度的AI战略并非孤立存在,无论是AI搜索还是智能体生态,最终都会回归到商业世界的基本需求。通过构建超级入口,百度正在将AI、工具和服务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全栈AI的优势在于,它既保障了当下稳定的商业收入,也为未来的创新探索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这种平衡,是百度在AI时代立足的重要基础。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梁传玺
    下一篇

导读:【TechWeb】8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GPT-4推出两年多之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的OpenAI,在当地时间8月7日推出了他们新一代的大语言模型GPT-5,在智能方面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