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赖清德公开反对大陆提出的“首战即终战”理念,这似乎是为了配合美国在亚太区域的战略布局。对此,解放军迅速作出反应。据台媒报道,在6月18日至19日凌晨6点期间,大陆方面在台湾海峡周边发现了20架军机和7艘舰艇的活动迹象。这些飞机和船只大多在所谓的“中线”西侧执行任务,部分军机甚至跨越了这条线。另外,有一架无人机绕过台湾南部的鹅銮鼻,到达东南部海域,而一架直升机则出现在台东附近的海域。
这架无人机距离鹅銮鼻最近时只有约68公里。从大陆军方的动态来看,他们在台湾西部、南部和东部海域的部署,构成了对台湾的三面包围。这显示了解放军正从多个方向靠近台湾,目的是向赖清德及民进党政府施压。
解放军的这一系列行动是对美国对台军售的回应。近期,美国加速推进对台军售项目,其中包括出售291套反装甲无人机系统和720架“弹簧刀300”自杀式无人机,总金额达3.6亿美元。这两类无人机总计超过千架。
一位名叫揭仲的专家指出,“弹簧刀300”无人机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表现欠佳。在台湾本岛或偏远岛屿等复杂电磁条件下,面对大陆的电子干扰与反制手段,这类无人机难以达到预期作战效果。实际上,美军自2024年起已停止采购“弹簧刀300”无人机,意味着该型号不会再有改进空间。
美国向台湾出售这种老旧装备,其实是在利用过时武器谋利。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已完成了16轮对台军售,其中无人机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一旦美军将此类无人机出售给台湾,大陆就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新挑战。
台湾军事评论员栗正杰直言,美国印太司令部正在大力推销军火,把台湾当成销售市场。根据俄乌战场的经验,这两种无人机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对台湾军事战略没有实质性提升。针对赖清德和民进党政府,大陆正逐步接近台湾本土,废止了“海峡中线”的划分,并放松了厦金海域的管控,这是大陆采取的第一阶段行动。
展望未来,大陆军机可能会更加贴近台湾,模仿钓鱼岛的处理方式。民进党当局可能失去“四条线”的保护,即“海峡中线”、外岛的“禁限水域”、距海岸24海里的“临接区”以及12海里的“临海区”。只要赖清德和民进党持续挑衅,大陆的反击措施将更为强硬,逐步削弱“24海里临接区”的地位,并进一步逼近“12海里临海”。
在台岛西南侧,特别是在巴士海峡,大陆军机能够掌控这一区域,各类战机随时准备进入巴士海峡上空,形成强大震慑力。这不仅针对台湾,也是对民进党当局的一次警告。
从经济角度看,台湾的经济命脉受制于大陆。若大陆实施军事封锁,中断两岸庞大的经贸往来,将严重打击民进党当局。大陆有能力随时实行封锁。
除军机活动外,台湾媒体还提到一艘疑似大陆094A型核潜艇现身于澎湖与金门之间的水域,当时它正处于上浮状态。前台湾退役中将张延廷认为,094A型核潜艇出现在“海峡中线”以西靠近厦金海域,并且采用上浮姿态,周围还有其他军舰相伴,这显然是大陆展示的一种姿态。
094A型核潜艇配备有巨浪-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和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的现身旨在向民进党当局传递一个清晰的信息:不要轻视台湾海峡的潜艇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