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博会智造观察】聚焦XR产业链:芯片与场景突破带来无限想象

图灵汇官网

2021年,元宇宙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词汇的搜索量大幅上升,全球VR/AR初创企业也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经过四年发展,行业关注点逐渐从虚拟世界转向实际设备。目前,智能眼镜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业内认为随着软硬件技术提升和生态系统的完善,这一领域将迎来快速增长。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比前一年增长42.5%。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成熟,是XR产业能否抓住机会的关键。

在一次行业展览中,记者与两家知名企业展开交流,了解中国XR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家专注于芯片研发的企业表示,芯片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显示效果、操作体验和电池寿命。这家公司致力于填补国内XR产业链中专用芯片的空白,希望通过技术提升头显制造商的产品能力,同时降低成本,推动整个行业进步。他们正在攻关两个关键方向:降低延迟和减少能耗。

延迟指的是设备捕捉现实画面并传递给用户的时间。如果延迟控制在20毫秒以内,用户不会感到不适。苹果Vision Pro已经将延迟降到12毫秒,而这家企业希望进一步将延迟压缩到10毫秒以下。

低功耗则是在保证高性能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他们的新一代MR芯片可以支持8K高清显示、裸眼3D和数字人表情驱动,同时实现节能设计。AI/AR芯片的应用也让设备续航时间从8小时增加到16小时。

未来,搭载这种芯片的设备有望变得更轻便。公司认为,下一代头显不应只是偶尔使用的工具,而是能够替代手机的日常助手,满足多种生活场景的需求。

除了硬件突破,内容生态和实际应用也是XR普及的重要环节。一家公司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内容制作效率低、商业化落地分散以及产业链协同不足。该公司专注于文旅、教育、营销和娱乐等领域,提供从内容开发到运营的全流程服务,并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他们认为,未来几年XR可能在多个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文旅领域,高精度三维建模将推动数字化升级;在演出方面,虚实结合的表演能吸引更多观众;在商业应用中,虚拟代言人和店铺体验将成为影响年轻人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在线下场景,AR购物体验将成为品牌吸引年轻群体的关键手段。

从芯片到内容,中国XR产业链正在不断进步,为智能眼镜的市场爆发积累力量。同时,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拓宽了市场空间。

技术融合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可能。AI大模型与XR结合,正在开辟新的应用方向。芯片与AI的结合已在机器人交互中实现真人表情的精准匹配,拓展了芯片的应用范围,如智慧养老和展览机器人,同时也为XR设备提供了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尼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