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铁脚板”,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丨关注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⑥

图灵汇官网

6月21日,四川省政府在成都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推动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会上,四川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的梁军处长分享了几则真实案例,说明民政部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模式,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动态监控和预警,快速识别并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达成全面覆盖和及时援助的目的。

梁军提到,“大数据预警+实地走访”是高效发现并救助困难群众的有效方式。除了开通低收入人群自主申报通道,还采用线上线下的综合手段,确保有需求的人群能进入动态监测体系。这种做法是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成果。

在线上环节,“大数据预警”依托各层级搭建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借助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消除数据隔阂,共享数据资源,设定合理的风险预警标准,通过跨部门数据对比找出潜在问题并发布警报。这些预警信息不仅为实地排查提供了方向,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助力精准分类救助。

在线下环节,“实地走访”由基层民政部门及工作人员、村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完成,定期探访困难家庭,验证预警信息的准确性。若符合条件,会指导其申请相应救助;遇到复杂情况,则召开专门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也会及时终止救助。入户走访既是工作程序的一部分,也是基层干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

梁军举例说,一位泸州市叙永县居民因重病住院,即便医保报销后还需支付14万元医疗费。在医保和民政部门的数据联动中,触发了自动预警机制。叙永县民政局接到预警后,联合乡镇实地核查,经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后,将该家庭认定为低保边缘户,并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此外,还协助申请了中电科“同舟工程”帮扶项目,显著减轻了医疗负担。这起案例充分展现了日常监测与帮扶的实际成效。

数据显示,自相关系统运行以来,省级平台累计发送超过24万条风险预警信息,各地通过实地排查,成功将近3万名预警对象纳入救助范围,有效缓解了许多家庭的燃眉之急。

这场发布会展现了四川省在民生保障领域的显著进步,体现了政府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决心与成绩。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段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