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失败的三个AI产品,Meta的AI角色被点名

图灵汇官网

人工智能(AI)无疑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各大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纷纷投身其中,希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不过,有些企业只顾跟风,没有充分考虑技术和市场需求,导致一些AI产品表现平平甚至失败。

近日,美国知名媒体Mashable选出了2024年失败的三款典型AI产品,包括Rabbit r1语音助手、Meta的AI角色以及Humane的AiPin。尽管这些产品对中国用户来说比较陌生,但它们的经验对中国AI创业者仍有重要借鉴意义。澎湃科技对此进行了翻译整理。

Rabbit r1语音助手:从热卖到遇冷

Rabbit r1于今年年初推出时曾掀起抢购狂潮,两天内卖出两万台。这款售价200美元的橙色手持设备自称结合了大模型技术,能通过语音命令在手机应用中完成拍照、描述场景、推荐菜谱、总结文档等任务,号称比手机更高效、更专注。

Rabbit首席执行官杰西·吕称,产品设计目的是简化操作步骤,用户只需对r1发号施令,就能完成打车等任务。不少消费者被宣传吸引,期待它能提供流畅的使用体验。但也有人觉得功能单一,比如不能打电话或上网,且必须依赖手机才能实现完整功能,吸引力不够。

实际上,Rabbit r1的许多功能仍处于理论阶段,在实际使用中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系统故障频发、性能不稳定等,整体体验远不如预期。此外,r1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历史记录泄露,严重影响品牌形象。即便公司未来可能改善技术,但受损的口碑已难以修复,产品热度快速下滑。

Meta的AI角色:名人模仿秀的失败尝试

去年9月,科技巨头Meta启动了AI角色计划,核心是基于名人形象打造聊天机器人,比如模仿足球明星汤姆·布雷迪,创造了一个直言不讳的体育评论员“Bru”。Meta希望借此与用户互动,提供新颖的娱乐体验。

不过,AI角色并非名人的复刻版。尽管Bru的个性与名人形象有所关联,但和用ChatGPT配合名人照片的效果差别不大。据报道,Meta为获取名人肖像权花了500万美元,但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既尴尬又奇怪,完全偏离了有趣的初衷。项目仅运营一年便终止,Meta虽未明说原因,但表示从中吸取了教训,表明该项目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Humane的AiPin: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去年11月,Humane发布了售价699美元的AiPin可穿戴设备,号称“智能手机终结者”,支持语音操控,无需手机也能拍照、录像、提问、发消息等,试图用创新设计改变人机交互模式,让AI融入日常。

为此,AiPin采用了许多独特设计,比如手掌投影代替屏幕、触摸板辅助语音操作,还能像胸针一样佩戴。但在发布前,产品就屡次出现问题。Humane的宣传视频中,AiPin两次答错问题,引发质疑,公司不得不紧急修正视频。

今年4月产品上市后,用户反馈普遍消极,设备运行迟缓、音乐播放不全、投影在强光下失效、发热严重等问题让人失望。而且,AiPin每月需额外支付24美元才能正常使用,否则几乎毫无用处。更糟糕的是,该产品被曝电池有“火灾隐患”,公司不得不建议用户停用充电器。

市场反应冷淡,退货率高企,销量大幅下跌。据报道,即便Humane上个月将价格降到499美元,消费者依旧持谨慎态度,前景不容乐观。此外,产品发布后不久,Humane便开始寻找买家,希望能以7.5亿到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这项业务,但因负面评价太多,这一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Humane由前苹果设计和工程团队成员伊姆兰·乔德赫里及其妻子贝丝·博尼奥罗创办,因此可以理解为一家夫妻创业公司。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