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无疑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技术前沿。无论是大型科技企业还是初创公司,都纷纷投身其中,希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不过,部分企业在追逐AI技术时,忽略了技术和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导致一些AI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不佳。
11月28日,美国著名新闻网站Mashable选出了2024年三款失败的代表性AI产品,分别是Rabbit r1 AI语音助手、Meta的AI角色以及Humane的Ai Pin。虽然这些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不高,但它们的经验对中国AI创业者来说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澎湃科技翻译了这篇报道。
Rabbit r1 AI语音助手:从热卖到遇冷
Rabbit r1 AI语音助手年初刚推出时曾掀起抢购热潮,两天内卖出2万台。这款售价200美元的橙色手持设备号称能通过语音指令操控手机应用,比如拍照、描述场景、推荐菜谱、总结文档等,旨在提供比手机更高效、专注的服务。
Rabbit公司首席执行官杰西·吕表示,产品设计目的是简化操作,用户只需发出指令就能完成任务,比如叫车。很多消费者被其便利性吸引,期待获得流畅的交互体验。但也有用户觉得它的功能单一,不能打电话或上网,且必须依赖手机才能发挥全部功能,吸引力大打折扣。
实际上,Rabbit r1的许多功能还处于概念阶段,实际使用中出现不少问题,包括系统故障和稳定性差,用户体验远不及预期。此外,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用户数据泄露,严重影响品牌形象。即便公司计划改进技术,但糟糕的口碑已经难以扭转,产品热度迅速下滑。
Meta的AI角色:名人模仿秀的失败尝试
2023年9月,科技巨头Meta推出了AI角色项目,借助名人的形象制作聊天机器人,比如模拟足球明星汤姆·布雷迪,塑造了一个“直言不讳的体育评论员”——Bru。Meta希望借此与用户互动,提供新颖的娱乐体验。
然而,AI角色并非名人的数字复刻版。尽管Bru的性格与名人有一定关联,但互动效果却显得生硬怪异,与预期的趣味性相差甚远。最终,这个项目只运行了一年就终止了。Meta没有公开具体原因,但表示从中汲取了经验,希望未来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Humane的AiPin:技术创新与现实的差距
去年11月,Humane发布了售价699美元的可穿戴设备AiPin,自称是“智能手机终结者”,支持语音命令操作,无需手机即可拍照、录视频、提问、发消息等,试图革新人机交互模式,让AI融入日常生活。
然而,在正式发布之前,该产品就出现了问题。Humane的宣传视频中,AiPin两次回答错误,引发公众质疑,公司不得不紧急修改视频。今年4月产品上市后,用户反馈普遍不好,设备运行迟缓、音乐播放功能不全、投影仪在强光下无法工作、发热严重等问题让人大失所望。此外,AiPin每月需额外支付24美元订阅费才能正常使用,否则几乎毫无用处。更糟糕的是,由于电池质量缺陷,设备甚至存在起火隐患,公司建议用户停止使用配套充电器。
市场反应冷淡,退货率高企,销量急转直下。有消息称,即使Humane将价格下调至499美元,消费者依然持谨慎态度,产品前景不容乐观。另外,产品发布后不久,Humane便开始寻找买家,打算以7.5亿至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这项业务,但由于负面评价太多,这一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小。
Humane于2018年由前苹果设计和工程团队成员伊姆兰·乔杜里与贝瑟尼·邦吉奥诺夫妇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