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临近,人工智能政策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次选举中,哈里斯和特朗普两位候选人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计划。目前,美国的州级和联邦法律对于高风险人工智能的应用仍未作出明确规定,国会在相关立法方面也进展缓慢。
特朗普是第一位发布与人工智能相关行政命令的美国总统。在他执政期间,他先后推出了两个命令,旨在推动工业和学术界的人工智能发展,并为联邦政府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设定了指导方针,包括透明度和合法性。不过,一些批评者指出,他的计划缺少具体的实施细节,尤其是在资金分配上。
相比之下,哈里斯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她被外界称为“AI沙皇”,积极参与多项人工智能政策的制定工作,并有权协调多个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她主导的一项行政命令详细说明了政府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则,并启动了一个国家级别的人工智能研究平台试点项目。她的竞选团队表示,希望将这个为期两年的试点项目扩展为长期的国家级基础设施。
在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威胁时,哈里斯表现出更高的警惕性。她特别提到深度伪造和虚假信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将其视为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她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强调:“当一个人因为错误的AI判断失去医疗保险,或者女性因虚假图像受到伤害,这不是小事,而是关乎生死的大事。”
另一方面,特朗普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相对模糊,他曾形容它为“最危险的事物”之一,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他还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社交平台上推广某些政治理念,比如关于移民行为的争议性说法,以及未经证实的支持他的假照片。
哈里斯的团队明确表示不会采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作为竞选材料,而特朗普则反其道行之,甚至质疑哈里斯竞选活动中的人群真实性,并频繁使用AI生成的内容宣传自己。
这场选举不仅体现了两位候选人对人工智能政策的不同立场,也反映了硅谷科技巨头及其背后思想潮流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这些科技公司正在逐步扩大它们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这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技术与民主之间的联系。
特朗普的竞选伙伴J.D. 万斯认为,人工智能的一大隐患是所谓的“极端意识形态偏见”。共和党的政策文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主张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当立足于言论自由和促进人类福祉,同时批评哈里斯的行政命令阻碍了技术创新。特朗普本人也在竞选活动中承诺要撤销这项命令。
哈里斯则警告说,若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督,科技公司将更倾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公众利益。她已经争取到十几家公司同意共同致力于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靠且透明。她还指出,人工智能有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短期内高收入群体可能从中获益,而普通劳动者却面临更多挑战。
这次选举既展示了两位候选人之间在人工智能政策上的差异,也凸显了科技行业及其价值观对当代政治格局的影响。随着这些企业的话语权日益增长,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社会稳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