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有智慧:人工智能高地 传统制造更新

图灵汇官网

从传统建筑到现代科技,我们共同建设的人民城市

人民城市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人民城市由人民创造,也服务于人民”,这是习主席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观点。这一理念在上海的城市更新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海的城市发展与智慧城市的构建紧密相连。这座城市从早期红色通讯的起点,逐步迈向数字化时代的智慧城市。凭借改革、科技和文化三方面的推动力,上海不断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实力。自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以来,上海的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幸福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

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秉持开放的态度,借助科技改善市民生活,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与绿色发展的平衡。截至2023年,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800亿元,位列全国前茅。目前已有41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在制造业、金融和机器人等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融入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

智能制造之城: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宝钢的生产车间,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往质检员需在充满粉尘的环境下手动检查废钢,如今只需通过屏幕就能实时监控废钢的自动分类情况。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系统能自动识别并分级废钢,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此外,钢材表面质量检测也实现了智能化,显著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人力投入。上海正加速推进智能制造,预计到2025年,将新增3000万平方米的智能工厂空间。

人工智能高地:算力成为共享资源

清晨的徐汇西岸,“模速空间”园区内已有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展示区内,数字虚拟模特的屏幕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走廊里,工程师们正热烈探讨最新的大模型进展。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社区,“模速空间”吸引了近百家初创企业入驻,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这里汇聚了大量AI创新成果,推动了上海AI产业的成长。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算力需求是一个重要挑战。入驻“模速空间”不仅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政策优惠,还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加快了业务扩展速度。通过“智云上海”这一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算力如同水电一样成为公共服务,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宜居之城:智慧医疗的新篇章

人民城市不仅要有活力,还要有温度。医疗和教育是衡量居住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智慧医疗树立了典范。医院内,机器人穿梭于病区之间,负责运送药物和器械,执行消毒任务。医生办公室中的大模型平台辅助医生即时分析病例,给出治疗建议。病房区域的AI助手随时准备回答患者的问题。

智慧病房的无纸化管理系统改变了护士的工作方式,提高了效率,使病区恢复了宁静有序的环境。上海电信全力支持中山医院的智慧医院项目,提供了专属云服务、医疗专用网络以及5G专网,并配备了充足的算力资源,助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

在医疗领域,上海电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了各项功能。例如,推出了就诊陪同、电子病历管理、费用结算、公共卫生监测等智能化应用场景,有效简化了传统就医流程中的复杂环节,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沃森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