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金融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不少难题。10月20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的闭幕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到,虽然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走在前列,但仍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可能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李扬表示,目前的主要困难在于减排活动难以精准衡量和确认;信息流通不畅;外部效应难以转化为内部效益;融资渠道有限;且项目的商业可行性较低。他建议,借助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技术手段来克服这些障碍。特别是在处理外部性问题上,金融科技能提供重要帮助。比如,借助金融科技分析客户数据,有助于辨别“假绿”或“漂绿”项目,从而增强绿色项目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他还提到,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体系,深度挖掘用户数据并与外部公共数据结合,全面评估用户的信用情况,可以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高效地筛选出真正的绿色项目,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为环保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另外,互联网平台的普及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绿色金融活动中。借助网络平台,各方参与者如个人用户、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可以共享信息,形成协同效应,降低运行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能力。
对于那些尚不具备充分转型条件但还未完全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李扬认为直接采取“关停并转”的方式可能带来新问题,比如资产质量下降和就业压力增大。因此,他提出了转型金融的概念,这对解决问题具有实际价值,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展望未来,李扬以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车为例,认为如果中国能在这些行业保持领先优势,将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此外,在一场探讨“AI+金融助力数字金融新时代”的分论坛上,李扬指出,人工智能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它不只是工具,还有可能与人类竞争。为此,需要制定综合性的社会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他提议,增加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培育更多适应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公共服务支出,让技术进步的利益广泛惠及普通劳动者。最后,加强对高科技企业的监管,避免市场被少数企业掌控,确保公众在技术决策中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