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6000亿美元难题何解?创企高管热议大模型成本和商业化

图灵汇官网

在第十届实时互联网大会期间,多家AI企业的创始人就“AI面临的6000亿美元挑战”展开了深入交流,话题涵盖从技术基础到商业化路径的各种难题。

贾扬清作为Lepton A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提到,未来的AI模型能力将持续增强,开源架构也将被更多企业采纳。曾国洋来自面壁智能,他提出,尽管目前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偏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问题有望逐步缓解。面壁智能正在努力优化模型的端侧性能,以提升实际应用中的效率。王铁震是Hugging Face的技术专家,他认为开源模型的生态系统和社区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据的闭环管理。实时交互场景中,结合文本转语音等技术能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魏伟代表MiniMax发言,他透露,公司正与声网合作开发国内首个实时API,这种音视频多模态模型或将推动艺术和影视行业创作效率的飞跃。

AI基础设施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巨大鸿沟成为热议焦点。红杉资本的David Cahn提醒,AI行业可能存在泡沫化风险,不过GPU价格的下滑对初创企业及长远技术创新都是积极信号。

贾扬清还提到,未来模型的能力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蒸馏和压缩技术的应用下。大多数企业可能会选择“开源+微调”的模式来打造下一代模型。王铁震补充说,除了开源模型本身,其背后的基础设施和数据闭环同样关键,这样才能保证最佳的运行表现。

曾国洋分析称,随着技术的演进,算力成本会持续下降,模型规模也可能缩小。贾扬清预测,一年内推理成本可能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这对创业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最近,OpenAI解散了专门负责AI安全研究的“AGI Readiness”团队。贾扬清猜测,此举或许是为了集中资源发展主营业务,也可能是现有的安全机制已经足以应对现阶段的挑战。王铁震则表示,虽然短期内无需过度忧虑AI替代人类的情况,但需警惕AI对部分行业造成的潜在不利影响。

魏伟指出,多模态模型的发展将拓宽生成式AI的应用领域。无论是文本、语音、音乐还是视频模型,都将助力创作者提升效率并激发新灵感。即便生成质量达到电影级水准可能成本较高,但依然具有市场吸引力。王铁震也认同这一点,认为只要成果足够出色,就有足够的商业价值。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张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