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 AI 工具对学生来说是“双刃剑”,需谨慎使用

图灵汇官网

前言:

瑞典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人工智能工具在学龄儿童学习中的作用。研究指出,这类工具既能促进学习,也可能带来挑战。

研究揭示 AI 对学生既是助力也是阻力,需合理利用

这项研究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工具如何在学校作业中影响学生的执行功能。执行功能涉及计划、控制冲动以及灵活应对等重要认知技能,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研究团队开展了两个独立的研究项目。第一个研究对象是年纪稍小的学生(平均年龄约14岁,共有385名参与者)。第二个则是面向年纪较大的青少年(平均年龄约为17岁,共359名参与者)。

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习惯上存在明显差别。年纪较小的孩子里,仅有不到15%的人会借助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完成作业;相比之下,年纪较大的学生中,这个数字提高到了超过一半。特别的是,在男生群体中,使用ChatGPT的比例较高,而女生则更多选择Snapchat MY-AI。

对于那些执行功能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人工智能工具似乎更能帮得上忙,尤其是在处理日常功课时。不过,这也引起了一些担忧。虽然AI能够支持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更高效地安排和执行任务,但如果过度依赖AI完成所有事情,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和发展。

专家提醒,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当把AI当作辅助手段时,它确实能有效提升效率。但要是完全依靠它而不自己动手思考,不仅容易引发道德争议,还可能削弱个人判断力。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AI工具的频繁使用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考虑到AI可能带来的教育公平性和心理成长方面的复杂因素,研究人员主张学校应该出台具体的指导方针来规范AI聊天机器人的使用,并且鼓励进一步探索以保证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韩国某高校的研究也为这个问题补充了更多视角。该研究收集了300位曾接触过ChatGPT的学生反馈,结果显示,感受到较大压力的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求助于AI。那些对自己学术能力信心不足的人尤其如此,他们对AI抱有更高的期待,同时也更加依赖它。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频繁使用AI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创造性下降、信息混淆以及分析能力减弱等问题。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企业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