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正迎来哪些重要变化?
最近,一份最新财报引发了广泛关注。从这份财报中可以看到,广汽集团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一场深远的变革正在展开。
对于一家立志全球发展的企业来说,探索的道路往往充满波折。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百年难遇的大变局中,中国汽车行业尤为如此。此时,广汽集团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观察案例。
目前,新能源产业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要想争夺全球市场,首先要赢得中国市场。广汽集团见证了中国市场的激烈角逐,并亲身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关键时刻。
广汽集团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期,广汽集团遇到了一些难题。根据财报显示,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合并营收达到了740.40亿元,第三季度合并营收为282.32亿元,环比增长15.41%,但其利润却有所下滑。第三季度净亏损13.96亿元,同比下降190.40%;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2亿元,同比下降97.34%。
网上有人质疑广汽集团是否正在走下坡路。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广汽集团的每一步动作都会被放大解读。
财报揭示了广汽集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汽车销量下降、运营成本增加、盈利能力减弱,以及处理冗余产能时产生的额外费用。其中,“处理冗余产能的费用”尤其值得注意,这部分费用可能与广汽本田关停生产线有关。今年9月,本田宣布关闭两条在中国的合资生产线,其中包括广汽本田的第四条生产线,相关支出可能高达数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汽车行业都出现了“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的现象。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前九个月,国内汽车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但利润却下降了1.2%。9月份的利润率更是降至年内最低水平。这表明,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已经导致全行业的利润缩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广汽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比如清理库存和调整产品结构。今年1月至9月,广汽集团的批发量为133.5万辆,终端销量为143.3万辆,库存减少了近10万台。
然而,财报中也透露了一些积极信号。今年第三季度,广汽集团的汽车销量约为47.43万辆,环比增长约4%。这意味着,广汽集团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销量环比增长,展现出逐步回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广汽集团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开辟了一条新的增长路径。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因此国内车企必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广汽集团早在去年就提出了“1551”国际化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50万辆销量,巩固五大市场,并深耕至少12个万辆级战略市场。
今年,广汽集团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广汽集团累计出口汽车9.5万辆,同比增长112.0%,目前已经覆盖6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23个全球销售网点。
在巴黎车展上,广汽集团公布了欧洲市场计划,计划年内推动部分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并于2028年实现全欧洲市场的覆盖。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广汽计划在2025年完成欧洲中转仓建设,提高零部件供应效率;到2028年,逐步构建起覆盖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市场保障体系。
广汽集团不仅致力于整车出口,还积极推动海外本地化生产和产业链出海,逐步实现“整车出口+本地化运营”。例如,广汽埃安将以主机厂的身份在海外直接运营;此外,印尼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建成投产。届时,广汽集团将以“泰国+印尼”双工厂为核心,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并辐射其他国际市场。
转型与创新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191.9万辆,同比增长20.5%,市场份额达到63.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9.2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已连续三个月超过50%,创下新纪录。
站在新能源革命的前沿,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对于广汽集团来说,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都需要加速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这一点毋庸置疑。”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
对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合资企业而言,转型相对滞后,但也有其原因。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设定了明确目标,海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感到意外,调整策略需要时间,取得成效也需要时间。
实际上,本田和丰田已经开始加大投资力度。例如,本田计划通过e:N系列和全新品牌“烨”,扩充纯电产品线,到2027年前广汽本田将推出6款纯电车型,力争到2035年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丰田则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纯电业务投入约243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到2025年推出10款全新纯电车型,年销量达到150万辆。广汽丰田也在与华为、腾讯、Momenta等科技公司合作,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深化研发。
广汽集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总投资额达到460.3亿元。园区内设有全球唯一的“灯塔工厂”——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以及因湃电池、锐湃电驱等工厂。
广汽集团率先采用纯电专属平台,打造了AION(埃安)系列和Hyper(昊铂)系列新能源汽车。广汽埃安自2017年成立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20%,2023年纯电汽车产销量达到48万辆,成为纯电车累计产销最快突破100万辆的企业。
广汽传祺近年来也在积极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接连推出多款PHEV车型。
在智能化方面,广汽集团已经掌握了从L2到L4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L2++城市智驾功能已经在昊铂GT、昊铂HT和第二代AION V等车型上实现量产。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
在新能源三电领域,广汽集团在2021年推出了超级快充技术和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随后又推出了高安全性的弹匣电池技术和高效率的夸克电驱技术。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推动智能驾驶成为汽车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汽车产品的形态和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作为广东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链主”企业,广汽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投资合作双管齐下,布局智驾产业链,加速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如今,广汽集团已经孵化出了如祺出行、巨湾技研、星河智联等独角兽企业,并投资涵盖了Robotaxi运营、车载AI芯片研发、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多个关键环节。
广汽集团的未来发展
广汽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末的合资时代到2007年进入自主品牌创新阶段,再到2017年独立运营新能源板块,广汽集团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发展。
广汽集团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通过兼并重组、创新改制等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广汽集团在二级企业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并加速创新技术孵化;2022年全面推进广汽埃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已完成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000亿元。
面对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浪潮,广汽集团启动新一轮改革,探索新的发展方向。10月底,广汽集团宣布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从战略管控转变为经营管控,并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架构调整。集团总部将于11月2日整体迁至番禺汽车城。
番禺汽车城拥有两家汽车生产企业、一家汽车研发创新中心,以及41家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项目,整车产能规模达75万辆/年,是广州市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改革旨在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组织体系,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正如冯兴亚在社交媒体上所说,“我们搬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听到‘炮火’声,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广汽集团面临的不仅是销量和利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完成转型变革。自主品牌崛起,已成为中国车企未来的关键所在。广汽集团超过60%的销量来自两大合资品牌,而自主品牌销量占比仅为约37%。这种较高的合资依赖度不仅制约了广汽集团的业绩和市场表现,也增加了经营压力。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全方位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经营管控力度,提升各部门、各子公司之间的协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增强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推动自主品牌发展壮大。
新模式下,广汽自主品牌每一款车型都将根据产品定位设定市场销量目标,使产品开发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新机制让后台的研发人员和设计师能更贴近一线市场的真实需求,从源头提升广汽的产品竞争力。
未来,广汽集团将继续推陈出新。埃安品牌将推出一款纯电中型轿车;昊铂品牌将发布全新SUV车型,无图NDA高阶智驾将扩展更多城市应用场景和功能。广汽传祺旗舰车型E9加入了华为超充联盟,成为全球首款搭载4C超充的插混车型;还将持续推进“传祺华为联合创新计划”,明年将有三款合作车型重磅上市,广州车展也将展示一款全新车型。
可以预见,2025年将是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产品集中爆发的一年。传祺计划推出全新PHEV和REV车型;埃安和昊铂均计划推出全新EV和REV车型,以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实现增程、直驱、并联和纯电等多种驾驶模式。
总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未来的征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