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不过直到智能手机普及,像TWS耳机、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手环这样的设备才逐渐被大众熟知。这类设备通常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依托其生态系统发展,逐步取代传统可穿戴产品。
2022年,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曾经历一段销售低潮,但凭借健康监测、运动记录以及日常交互等功能的改进,它们的销量开始回暖。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总出货量达1.85亿台,同比增长1.4%,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17亿台,其中智能手表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
智能手表市场的吸引力促使更多厂商入局。除了手机厂商,一些运动品牌也开始布局这一领域。比如Keep,这家健身软件公司早在2018年就进入了智能硬件行业,推出了智能手环、跑步机和动感单车等多款产品。近期,Keep推出了首款智能手表——Keep Watch Pilot1。
这款手表提供黑、银两种颜色选择,搭载一块1.32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高达466×466。表盘右侧设有一个运动旋钮和功能按键,下方则有心率指示灯。此外,Keep Watch Pilot1重32克,支持双频定位,内置430mAh电池,最长续航可达17天。
虽然硬件配置并非顶尖,但它的运动监测功能相当突出。它可以跟踪运动距离、速度和心率,还能根据用户的状态动态调整训练方案,并在运动结束后提供量化分析。这些特点让它受到不少运动爱好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海外品牌Fitbit也在进行战略调整。谷歌决定停止生产Fitbit Sense和Versa系列智能手表,转而专注于健身追踪设备。作为智能手环领域的先驱,Fitbit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因国产品牌崛起而面临压力。
国内智能手环的技术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例如小米手环9,不仅外观新颖,还集成了智能互联、高精度定位、睡眠监测和健康追踪等多项功能。它的屏幕亮度最高可达1200尼特,并支持自动调节,续航时间最长可达21天,售价仅为249元起。
展望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仍将聚焦于健康监测。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都将更加注重健康功能。凭借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势,国产品牌有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用且性价比高的产品。
总体来看,随着技术进步,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充满机会与挑战。国产品牌有望在这个领域持续突破,引领行业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