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趋势,它指的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机器人可以直接与现实世界互动。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硬件平台,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赛道。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数量已突破70家。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如华为也逐渐进入这个领域,而不少初创公司则在早期就获得了巨额投资,有些甚至在产品还未正式推出时就达到了数十亿人民币的估值。
在具身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多家企业崭露头角。例如,一家名为Physical Intelligence的公司于11月宣布完成了4亿美元的新融资,估值达到了24亿美元。与此同时,李飞飞教授创立的World Labs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轮融资。这些动态显示出具身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
在机器人行业内部,创业公司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智澄A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鲁辉分享了他们的看法。智澄AI致力于开发通用型人工智能,其核心技术在于构建能够理解和操作物理世界的模型,从而制造出能与真实环境互动的机器人。
胡鲁辉指出,世界模型与多模态大模型的核心差异在于它们处理的数据类型不同。世界模型依赖于传感器来捕捉外界信息,并以时间序列的形式提供给机器人作为行动依据。而多模态大模型更多地依靠图像、文本、视频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交互,并以传递信息为目标。另外,物理智能对响应速度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它必须即时反馈到实际环境中。
智澄AI自2024年初成立以来,设定了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持续优化世界模型;二是加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这一年里,该公司陆续推出了两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原型——TR1和TR2。胡鲁辉提到,虽然完善世界模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但他们在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上非常迅速,通常每隔两个月就会推出一个新版本。
胡鲁辉强调,增强机器人的泛化能力是当前具身智能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挑战。为此,智澄AI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机器人的适应性:即任务泛化、环境泛化以及本体泛化。只有当机器人在这三方面都表现优异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智澄AI采取双管齐下的战略,既注重技术研发,又推进实际应用。胡鲁辉介绍道,他们正与多个顶级客户开展密切合作,计划今年以技术迭代为重点,明年起逐步实现商业化运作。
对于未来,胡鲁辉充满期待。他表示,智澄AI将继续深耕物理智能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并积极应对行业的变化,助力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他相信,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凭借独特的技术和有效的市场策略,智澄AI有能力在未来取得显著成就。
胡鲁辉还详细说明了智澄AI的技术亮点和竞争优势。他认为,该公司的机器人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可以在不同任务和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同时,团队成员在智能工程和模型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智澄AI在具身智能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最后,胡鲁辉再次对比了物理智能与多模态大模型的不同之处。他重申,物理智能侧重于实时感知和控制,而多模态大模型则更倾向于信息交流。尽管两者各有侧重,但物理智能无疑将在推动具身智能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胡鲁辉坚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具身智能必将在未来的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