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五感全具备!人形机器人要来了!如何超越人?一探究竟

图灵汇官网

近日,上海成功举办了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场活动被称为“AI界的春晚”。大会展出了25款人形机器人,其中18台在现场排成队列迎接参观者,场面令人印象深刻。有企业预测,未来一台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可能接近2万美元。工信部提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约13%,未来需探索建立未来产业先导区。据行业报告显示,五年后,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会从目前的27.6亿元扩大到750亿元。机遇就在眼前,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在这次大会上,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首次公开亮相。这款机器人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它的功能表现如何?它是怎么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在上海的人形机器人展区,一款名为“青龙”的机器人格外吸引眼球。它的身高为1.85米,重量超过160斤,全身配备了43个关节,动作非常灵活。它不仅可以快速行走和爬坡,还能有效避开障碍物,双手同样非常灵巧,能精准抓取2厘米大小的物品,甚至可以从小米粒中挑出芝麻。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负责人刘宇飞介绍称,这是全球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其设计理念参考了人类结构,包括大脑、感知系统和四肢系统。借助开源技术,这款机器人能够在多种场景中应用,并通过技术训练实现超越人类的表现。

在一条模拟生产线上,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抓取、搬运和协作任务,大幅减少了人力需求。

在上海张江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各类功能的机器人在这里被研发和制造。该中心总经理许彬提到,这些机器人具备五种感官能力,分别是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姿态感应。未来,人形机器人还将发展出第六感和第七感,比如利用太赫兹技术穿透墙壁,帮助人们扩展工作和学习的空间,提供更多便利。

许彬解释说,“青龙”之所以如此智能,得益于它结合了大模型技术。其中,负责人机交互和决策的大脑模型以及控制稳定行走的小脑模型构成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基础。

与只能在特定领域使用的机器人不同,这款开源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具有更大的潜力。

许彬还提到,通过开源技术,相关技术面向全社会开放,降低了进入门槛,吸引更多资源和开发者参与,这对行业发展非常有利。预计在3到5年内,这类机器人会先出现在物流分拣等相对简单的生产线上,而5到10年后,它们将在家庭和服务业等更为复杂和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悉,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智能训练场,初期可容纳100台机器人同时训练,目标是到2027年提升至1000台。此外,这里还成立了开源社区,提供线上技术讨论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了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的速度,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发展。通过这些努力,人形机器人将更快地普及到各个行业,走进千家万户。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兰舒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