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里,收入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是美的、汇川和海康。2023年,这三家企业的机器人业务收入都实现了大约25%的增长,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美的的机器人业务(包括库卡)当年收入为373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一。不过,这部分收入只占美的集团总营收的十分之一,所以美的的核心业务依然是家电制造。
汇川技术的机器人业务收入为150亿元,排在第二,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汇川的主要业务还包括智慧电梯、新能源汽车以及轨道交通设备。
海康机器人正在计划独立上市,2023年其机器人业务收入为49.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小,约为5.5%。
因为这些企业的机器人部门还未完全独立运作,人工成本统计时包含了全体员工的支出。这里提到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福利、社保和公积金等内容。2023年,美的和汇川的员工平均成本约为20万元,而海康的这一数字则是30万元。
若只计算研发人员的薪资(含福利和社保),汇川技术和海康的平均年薪大致在32万到34万元之间。
再来看看前十名中的其他几家工业机器人企业。2023年,埃斯顿的收入最高,达到46.5亿元。派斯林的表现最为抢眼,同比增长率接近翻倍,达到91%。
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派斯林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长率高达62%。紧随其后的是拓斯达和哈工智能,增长率在25%-30%之间。相比之下,新时达、华中数控、埃夫特和瑞松科技在第一季度的业绩出现了下滑。
与2023年相比,一些企业在员工成本上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业务扩张速度放缓导致的减薪或裁员现象。
从员工效率来看,2023年派斯林的人均营业收入最高,每人为公司贡献了280万元的收入。哈工智能位居第二,人均营业收入为180万元,埃夫特则为170万元。
以人均人工成本衡量,2023年派斯林的这一指标最高,达到68.8万元,埃夫特次之,人均成本为33.7万元。
以上信息反映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最新趋势,包括各大企业的收入水平、员工效率以及成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