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内,美军三分之一是机器人”

图灵汇官网

美国前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在活动中提到,到2039年,美军大约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可能由机器人接手。这表明未来战争中人工智能和无人化技术的重要性。

根据《防务新闻》的报道,米利表示,未来10到15年内,美军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可能会采用机器人形式。他提到,这些机器人能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完成指挥和操控。科技的进步和战争模式的转变使各国军队能更快更好地做出决策。米利指出,率先把这类技术应用于军事的国家将在战略上取得先机。

美军打算在印太地区的潜在冲突或战争中广泛运用无人作战系统。有消息显示,美军印太总部正在实施一个名为“地狱景观”的项目,通过大量部署无人机、无人舰艇和无人潜艇,试图将台湾海峡变成无人区域,从而应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挑战。

为了在未来战争中保持技术优势,美国军方不断投资研发机器人平台。比如,“马文计划”自2017年起运行,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目标和装备,如今已在俄乌冲突中接受过检验。

美国军方还在多个领域尝试应用机器人技术。2005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开发负重机械骡子,波士顿动力公司在此基础上制造了动力平衡四足机器狗(Big Dog)。不过,由于噪音问题,这款产品最终停止生产。后来推出的“Spot”机器狗因体型小且较安静,在多个领域找到军事用途。

到了2020年,美国空军首次在基地部署机器狗加强安保。此后,机器狗在美军中的应用逐步增加。例如,北达科他州的迈诺特空军基地引入机器狗应对生化辐射核威胁;佛罗里达州的太空军基地将其用于巡逻;夏威夷的海岸警卫队则用来预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正研究人机协同作战的方式,空军计划部署首款协作式战斗机,即无人机作为“忠诚僚机”。海军也在思考组建一支由水面无人舰艇和水下无人机组成的混合舰队。

米利认为,美军中机器人系统的普及将带来巨大变化,其他国家军队也可能效仿。他还提到,战争的核心包括战术、技术和人员训练,而这三个方面正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而经历重大改变。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叶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