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亮相WAIC,加速迈入具身智能时代

图灵汇官网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一场聚焦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发展的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这场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的活动,于7月4日下午在世博展览馆如期举行。

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学者、企业高管以及技术开发者,共计12位嘉宾出席。他们围绕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核心议题,带来了主旨演讲、技术演示和圆桌对话。现场不仅展示了多项创新成果,还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超过200名专业听众到场,以及近5万名观众在线观看。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对于上海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政府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集群建设,推动该行业迈向更高水平。他还呼吁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携手巩固上海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提到,人形机器人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典范,正深刻影响智能制造、医疗服务以及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他提到,全球市场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达数百亿美元。此次论坛正是为了凝聚全球智慧,共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进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全国政协常委徐晓兰总结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三大优势:首先是技术突破,借助创新平台和合作机制,加强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其次是应用场景的扩展,根据不同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实际应用落地;最后是生态体系的构建,通过促进多方协作和国际合作,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

在论坛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了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这款机器人身高185厘米,重80公斤,具备43个主动自由度,覆盖全身各部位的设计。其腿部采用轻量化、高强度结构,并配备了高性能电机,确保在复杂环境中稳定行走。同时,“青龙”还配置了灵活的七自由度机械臂和触觉感知的手部装置,能够胜任精细操作与复杂任务。

在计算与控制层面,“青龙”装备了强大的具身智能控制器,集成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运动感知功能。这使得它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边环境,做出智能化的决策。通过主控单元“朱雀”和辅助模块“玄武”的协同工作,机器人可以完成从语音识别到动作执行的全流程任务,并在现场展示了出色的感知、规划、决策和控制能力。

未来,创新中心计划打造智能训练基地,并发起开源数据集项目。通过模拟生产线和工业流程,收集、筛选和处理高质量的多模态数据,同时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助力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训练和技能推广。此外,中心还将开放设计图、代码资源和数据集,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论坛期间,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Andreas Weigend以《人工智能之后,人类的新角色》为主题发表演讲,讨论了人类应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价值,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东盟智慧产业联盟主席Chee-Fai Tan则聚焦《东盟制造业中人形机器人的潜力》,阐述了这一技术在当地市场的广阔前景。

三位企业代表也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实践成果。穹彻智能联合创始人卢策吾介绍了具身世界模型的应用案例,强调高精度操作系统的价值。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展示了Unitree机器人的性能表现,认为AI的学习过程有助于缩小人机差距。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王鹤则展示了机器人在透明物体抓取上的高成功率,得益于百万级场景数据的支持。

此外,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胡宇航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生孙逸凡分享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主持,多位专家围绕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展开讨论,强调了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重要性。

具身智能成为2024年的热门话题,人形机器人即将迎来大规模生产。随着AI与机器人技术的双重推进,这一领域有望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创新。各方期待通过持续交流与合作,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绘制更加宏伟的未来蓝图。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人工智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