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GSMA在北京举办了GSMA Post-MWC思享汇,汇集行业领袖,分享MWC的最新见解。
GSMA会长白德伟、首席营销官杜朗华、首席执行官洪曜庄以及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共同参加了媒体见面会。他们在会上回顾了2025年巴塞罗那MWC的成果,并提前透露了将于2025年6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行的MWC的主要亮点。
GSMA高管们特别提到,中国企业在巴塞罗那MWC上的表现十分出色,约270家公司展示了AI、5G和物联网的创新成果,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公司的主舞台演讲和GTI峰会尤为引人注目。
杜朗华还指出,上海MWC将继续延续巴塞罗那的全球议题,重点关注5G、物联网、AI以及可持续发展。新增的“政策领导人论坛”将在亚洲首次亮相,旨在促进监管与创新的结合。此外,“Four Years from Now”活动也将回到上海,预计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初创企业。
根据GSMA最新的《中国移动经济报告》,到2030年,移动行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将达到2万亿美元,占GDP的8.3%。白德伟分析说,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5G、AI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其中制造业贡献了40%。他强调,中国正在通过技术整合提升生产效率,目前超过一半的连接都是5G连接,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杜朗华补充道,未来移动数据流量将增加四倍,这突显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的紧迫性。
以下是部分对话摘录:
斯寒:中国在巴塞罗那MWC上的表现如何?它为何能脱颖而出?
John Hoffman:在巴塞罗那MWC上,近300家中国企业中有270家展示了它们在AI、5G和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成果。从行业巨头如华为、中兴、小米,到新兴的语言技术和智能设备公司,其创新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移动和联想的高管登上了主舞台,中国企业在GTI峰会上也有出色表现。我们还看到GSMA Open Gateway项目的快速发展,所有中国运营商都参与其中,重点展示了实际的API能力,特别是在企业服务和智能交通方面。
斯寒:上海MWC将如何延续巴塞罗那的成功?
John Hoffman:巴塞罗那MWC设定了一个强大的全球议程,而上海MWC将聚焦区域创新和国际合作。作为MWC系列的一部分,上海大会不仅欢迎全球领导人的到来,还会深入探讨AI、API和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运营商、政策制定者和初创企业都将积极参与。
斯寒:《中国移动经济报告》预测,到2023年移动行业将贡献2万亿美元,推动这一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Vivek Bradrinath:我们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多个影响因素,包括移动普及率的提高、数据消费的增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AI、互联网和5G。这些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开启了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中国的大规模创新能力和市场规模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
斯寒:GSMA Open Gateway在大中华区得到了广泛支持,这是否反映了中国在合作方面的态度?
Vivek Bradrinath:大中华区的14家运营商都采用了Open Gateway的理念,并积极开发相关API。这不仅体现了市场的创新需求,也反映了对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合作的坚定承诺。GSMA欢迎更多生态系统加入这一项目,共同探索AI和垂直行业融合的新商业模式。这些API被认为是下一代服务的基础,中国的积极参与显示了其引领行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