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决策、服务和监管方面对数字化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强调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作用,目标是借助数字化手段增强政府治理效能。其中,《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特别提到,应建立一种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和社会管理模式的革新,逐步达成现代化治理的目标。
2020年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需加速推进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与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这一战略被定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随后,国务院在2022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数据驱动和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要通过高质量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整合、共享及深度利用。
尽管如此,在实践中,如何优化传统政务平台的构建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建设新一代政务大数据平台,依然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脉络,总结了传统政务大数据平台的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如数据更新滞后、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跨部门协作困难、基础设施支撑薄弱以及投入成本较高等问题。随后,以江苏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改革实践——信用一体化信息资源管控平台为例,剖析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并探讨了解决方案。最后,本文结合江苏经验,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为其他省份制定适合自身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规划提供指导。
本文回顾了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步探索、快速扩展以及当前的数据赋能时期。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传统省级政务大数据平台的主要构建形式及其面临的挑战。传统模式大致可分为县级独立运作、市级集中管理和市县级混合管理三种类型。虽然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优势,但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数据实时性差、数据标准不统一、业务协作难度大、技术支持不足以及资金投入过高等问题。
江苏省在社会信用体系升级过程中推出的信用一体化信息资源管控平台,为改善传统模式下的种种缺陷提供了宝贵经验。该平台采用一体化采集、统一治理、协同业务处理、标准化应用以及分级自主管理的方式,成功应对了数据活力不足、一致性欠缺、协作障碍、支撑能力有限以及总体投入过高等难题。例如,它实现了数据的即时采集、规范化治理、无缝对接的业务流程以及高效的实用功能,显著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处理效率。
根据江苏的经验,本文给出了五项政策性建议,旨在协助各省份完善自身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规划。这些建议涵盖了确保信息收集的及时性、构建高质量的数据管理体系、打通横向纵向的业务联动渠道、强化基础应用的支持力度以及推行集约化建设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实施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升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整体质量和运营水平,从而更好地支持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工作。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传统省级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模式及其现存问题,并通过江苏的实际案例分析,找到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整体框架设计方向。最终,基于江苏的经验,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为其他省份制定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指南提供了重要参考。期望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成效,进一步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进程。
本文致力于为省级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传统模式的深入剖析和江苏成功案例的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各地提高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