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图灵汇官网

近期,一段戏曲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迅速攀升至热门榜单。这短短十几秒的视频,生动再现了桂剧中的“三跌四出”及“箱内换衣”这一绝技,灵感源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剧情通过演员数次跌落箱中,紧接着在关闭瞬间换装,展现了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观众们不仅被视频中演员直挺跌落、横身出箱的技巧所震撼,也对其方寸之间的翻转腾挪、一气呵成的表演赞不绝口。

这种短视频形式近年来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多种戏曲剧种借由网络媒介焕发新生,展示了它们独特的音乐韵味、华丽服饰、优雅身姿和高超技艺。不少博主还深入挖掘,将镜头转向幕后,揭示了光鲜舞台背后的真实创作过程,展示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勤付出。通过这些内容,演员们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尊重,还无形中扩大了表演范围。

作为植根于中国本土、源自民间的古老艺术形式,戏曲曾是人们农闲时光的主要娱乐方式。记忆中,村头高坡上的简陋舞台,一层幕布隔开台前幕后,黄昏时分,村民们早早前来抢占座位,等待着戏开锣。大人围坐聊天,孩子们簇拥在舞台前,仿佛迎接一场盛大的节日。当铃声响起,大戏开场,台上生旦净丑各显神通,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如雷,就这样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满足的夜晚。

然而,随着外来艺术样式的引入,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兴起,传统戏曲似乎不再光彩夺目。年轻一代逐渐长大,戏曲面临观众流失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戏曲消亡论”的声音。问题之一在于戏曲节奏较慢,难以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戏曲更侧重于歌唱而非讲述故事,一场戏通常只展现几个小情节,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需求。

李树建等戏曲界人士呼吁戏曲拥抱互联网,认为“戏曲的兴衰关键在于是否能贴近观众”。他指出,戏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观众,没有观众的支撑,戏曲终将走向衰败。通过直播,李树建发现自己的观众数量远超传统剧场,这表明了戏曲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以新媒介吸引新的知音。

互联网的加入和技术的支持正在改变戏曲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在戏曲剧场,愿意花费数小时欣赏传统戏曲,愿意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大学戏曲社团的成员们不仅观看、学习戏曲,还在讨论和演绎中成为了忠实的观众。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提出,喜欢京剧的人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了解并喜爱京剧的人,另一类则是尚未发现自己对京剧兴趣的人。只要戏曲能够让更多人“看见”,就不会失去观众群体。

然而,当前网络戏曲的内容仍停留在简单的线上展示阶段,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热度易消散,缺乏精品留存。部分年轻创作者尝试将新媒介与戏曲结合,如用京剧唱段演绎《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或用戏腔演绎流行歌曲,这些尝试受到了年轻网民的欢迎。尽管如此,网络戏曲的整体形态仍处于发展阶段,真正具备“网感”、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品仍较为稀缺。

戏曲作为活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以来就善于接纳新事物,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老舍在文章中强调,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说唱艺术,都应注入新的血液,使其得以发展和进步。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家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和融合,丰富了自己的表演体系,并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华文化赢得了声誉。

戏曲从业者应当深入理解网络文艺创作的规律,创作出既符合媒介特性和网络用户审美习惯,又能激发情感共鸣的作品,从而构建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戏曲样式。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李清泉
    下一篇

饿了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社区食堂无糖套餐的订单同比增长达35%。“社区食堂+外卖配送”模式越来越成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饮食的新选择。饿了么宣布将启动社区食堂营养放心点计划,邀请营养学专家与社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