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1年度第三期与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发行工作拉开帷幕,相较于以往,此次发行的一大亮点在于引入了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及江苏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端作为销售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这一创新举措旨在适应当前银行服务主要依赖电子渠道的趋势,特别是手机银行已成为离柜交易的主流方式。储蓄国债因其在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尤其受到中老年投资者的青睐,通过手机银行销售,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买途径。
本次发行的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总额共计400亿元。其中,第三期为3年期,年利率为3.8%,最大发行量200亿元;第四期为5年期,年利率为3.97%,同样最大发行量200亿元。这两期国债的发行周期从2021年5月10日持续至5月19日,自起息日起,每满一年即支付一次利息,直至到期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已联合发布通知,允许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通过手机银行渠道进行销售、开立个人债券二级托管账户以及查询托管余额信息,但并未开放提前兑取、质押贷款、非交易过户和资金清算账户变更等操作。为亲身体验手机银行购买储蓄国债的过程,记者近日尝试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江苏银行的App上进行了操作。以招商银行为例,用户只需登录App,通过搜索功能找到“储蓄国债”选项,按照指示操作即可进入购买页面。然而,截至5月10日下午14时,招商银行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电子银行可销售额度已清零。工商银行及江苏银行的情况亦相同,可销售额度均已被耗尽。
目前,投资者如需提前兑取储蓄国债,仍需前往承销团成员的营业网点柜台办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操作仅在发行期结束后方可执行。此外,投资者可通过承销团成员的营业网点申请以储蓄国债作为质押物,获得贷款服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受到资产管理新规的影响,市场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持续下滑。加上今年以来股市和基金市场的波动加剧,相比之下,储蓄国债以其稳定的预期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首选。尤其是今年一季度,部分明星基金遭遇较大回撤,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寻求更为安全的投资渠道。在这一背景下,储蓄国债接近4%的年化收益率,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颇具吸引力。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黄秋彬指出,手机银行销售国债的软硬件条件已成熟,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交易的便捷性和时效性,还有效降低了投资者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面对股市和基金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安全性较高投资产品的需求增加,储蓄国债作为一种稳健的选择,自然受到银行客户的追捧。在发行首日即售罄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的认可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