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更通畅

图灵汇官网

改写原文

在7月2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村地区的快递收寄总量已超过200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这一显著增长,旨在通过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对高质量快递服务的需求,凸显了邮政快递行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快递进村”成果初现

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寄递服务体系,补强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升级需求,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了三大新突破:

  • 网络组织基础稳固:邮政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建制村,快递网络通过“快递下乡”工程实现县级区域全面覆盖,乡镇网点覆盖率接近98%。2020年,国家邮政局启动“快递进村”工程,推动快递企业下沉网络,增加服务供给,显著提高了建制村快递通达率。

  • 发展路径模式多样:农村快递进村模式包括邮快合作、快快合作、驻村设点、快交合作、快商合作等,使得许多村委会、便利店能承担快递代收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家门口收发快件服务。

  • 服务农业成效显著:在完善农村寄递网络的同时,邮政部门积极推动寄递企业发挥双向流通作用,既让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也使消费者能便捷获取商品。2020年,全国超过100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已有260个,如广西玉林的百香果、陕西宝鸡的猕猴桃、湖北宜昌的脐橙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持续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金京华指出,对于西部地区和东中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应着重发挥邮政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网络优势,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首先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通达问题。鉴于农村地区经营成本高、收入低的现状,农村快递企业普遍面临盈利挑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帮扶。

随着全国每日快递包裹量超过3亿件,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农村地区,即每天有1亿件包裹在农村流通。国家邮政局通过实施“进村、进厂、出海”三项工程,极大地扩展了寄递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优化了干线衔接,丰富了末端服务,便捷了国际邮件快件的进出境通道。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李刚强调,自2014年起,商务部与相关部门累计支持建设了1100多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4.6万个乡村电商快递服务站点,通过促进农村物流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实现了“网货寄进来、山货卖出去”,努力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消费便利。

推动乡村振兴潜力释放

畅通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根本在于激发农村生产和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勇介绍,通过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等十项重点任务建设,农业农村部已推进工程建设,选定110个试点县,公开遴选94家企业参与试点建设,助力试点县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截至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750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总额为3014亿元,同比增长26%。以安徽省砀山的酥梨产业为例,通过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利用互联网销售快速响应的特点,依托完善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解决了酥梨保鲜和集中上市的问题,实现了“从树上到餐桌”的无缝链接。

未来,邮政部门将通过综合施策,推动国内、国际、农村、城市多方面的协同发展,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为满足广大农民的用邮需求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陶晓庆
    下一篇

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的普遍应用,海量非结构性数据存储成信息产业新挑战。在近日举行的2021大数据产业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与区块链部副主任姜春宇表示,伴随着信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