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短视频,让传统老手艺“破圈”

图灵汇官网

手工艺复兴:新媒体时代的非遗传承新路径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传统手工艺正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现代观众的目光。通过短视频平台,古老而精致的非遗技艺被重新发现,焕发新生。

老手艺“抖”出新花样

案例: 乔雪,非遗乔家手工皮艺传承人,通过抖音直播,将手工皮艺制品的制作过程展现在数以万计的观众眼前。她的账号吸引了大量粉丝,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还直接带动了销售额的增长。皮艺制品的制作过程,从绘图、雕刻到上色,每一细节都被精心呈现,展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传播:非遗“活”在当下

数据亮点: 快手平台上的非遗内容创作者超过1500万,累计播放量超过2245亿次,点赞量高达67亿。非遗视频平均每条被6263人次观看,187人次点赞。《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抖音覆盖了超过97.94%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获赞超1亿次。

传承:更多年轻人“接棒”

思考与挑战: 尽管新媒体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广阔舞台,但仍面临从业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产品商业化程度低等难题。如何让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参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案例: 江西吉安薄酥饼制作工艺传承人肖承勇,面对接班人稀缺的困境,通过不懈努力,不仅传授技艺给一批徒弟,还在现代化产业园区建立生产基地,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产品知名度。肖承勇的故事表明,借助新媒体平台,传统技艺可以跨越时空界限,连接现代生活,激发年轻人的兴趣与热情。

结语

新媒体技术与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为传统手工艺找到了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新路径。非遗不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而是活生生存在于当代社会的艺术与产业。通过数字化传播,非遗不仅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接触、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智能明道
    下一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对虚假宣传、恶意不兼容等行为进一步监管。业内人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