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析 |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朱贤瑶
2021-12-01 18:18:00
图灵汇官网
工业机器人:中国制造的崛起与挑战
行业概述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水平的关键指标。它们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替代了繁重、有害的工作,还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发展历程、市场状况及未来趋势。
发展历程与现状
- 定义与分类:工业机器人是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备一定的自动性,用于执行加工制造任务。
- 市场分类:按照功能和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多关节机器人、协作机器人、Delta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其中,多关节机器人占比最高,约为63%,其次是SCARA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和Delta机器人,分别约占30%、4%和3%。
市场与应用
- 市场规模:全球机器人行业前景乐观,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2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约为445.7亿元。
- 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应用正从传统行业如汽车、3C电子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如金属制造、锂电、食品等。汽车行业占比降至29%,3C电子行业为23%,金属制造领域超过12%,锂电、食品领域应用分别超过5%。
产业链剖析
- 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占成本的66%。减速器市场主要由日本企业主导,国产化率不足30%;伺服系统依赖进口,国产电机在稳定性、噪音、功率等方面有待提高;控制器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软件算法和兼容性仍有提升空间。
- 中游本体制造:工业机器人整机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成本占比约25%。国内企业在中游环节呈现加速国产替代的趋势,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8%提升至2020年的29%。
- 下游系统集成:面向终端用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成本占比不到10%。系统集成市场竞争激烈,议价能力较弱,企业横向拓展困难。
痛点与趋势
- 痛点:人才短缺、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业投资不足,成为制约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 趋势:提高智能化技术、发展协作机器人成为行业创新重点。随着技术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结语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面对核心技术突破、人才培养、产业投资等挑战,行业还需加强研发投入,优化产业链布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中国有望在国际机器人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