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四大家族疯狂扩产后,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真的要努力了!

图灵汇官网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国内外竞争格局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不仅当前市场规模庞大,而且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尽管工业机器人在部分领域,如汽车和3C电子产品,已有所应用,但整体渗透率仍然较低。以机器人密度为例,中国为每万人拥有187台,远低于韩国的900台,显示出了高达五倍的发展空间。

多元化应用场景与潜在价值

德邦证券指出,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家电、锂电池、光伏、食品饮料、汽车电子、医疗用品、化学品、仓储物流和半导体等行业,这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关注。

国际巨头加速布局

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和库卡——正加速在中国市场扩张。ABB在上海市投资1.5亿美元建设机器人超级工厂,预计2022年一季度投产,最高年产能可达10万台。发那科则在上海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立其全球第二大机器人生产基地,年产能同样为10万台。安川电机与长盈精密合作,聚焦3C电子领域的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年产能达到1万台。库卡,作为美的集团的一部分,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计划在佛山增加产能,最终实现年产能10万台。

国内厂商崛起

面对国际企业的增产压力,中国本土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埃斯顿、拓斯达、埃夫特和新时达等企业通过投资增产,推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据估计,国内主要供应商的年产能从当前的4万台有望在2025年提升至25万台以上。然而,尽管国内企业在产能上有所增长,但在产品性能、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方面仍与国际企业存在差距,这限制了国内企业利润的提升。

目标与挑战

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旨在到2025年提升工业机器人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至50%。当前,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29.2%,预计在2025年增长至39%,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和机器人领域的火热投资,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望在不远的未来实现这一目标。

结论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正经历着从潜力挖掘到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国际巨头的加速布局与国内企业的奋起直追,共同推动着这一领域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无论是国际企业还是国内厂商,都需要不断创新,优化产品与服务,以抓住这一快速成长的市场机遇。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罗瑄
    下一篇

2025年全球和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30亿美元和50亿美元(瑞银预测数据)。而眼下,扫地机器人在国内市场渗透率仅4%-6%,远低于美国的13%。这是资本狂热追逐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