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永动机”来了?“吃金属”获得动力,自己拐弯避障

图灵汇官网

科技前沿:机器人如何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循环?

近期,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项创新技术,旨在让机器人具备如同生物体般的“觅食”和“避险”能力,无需依赖传统的外部能源供给。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移动机器人能源供给模式的局限,为机器人领域的自给自足提供了可能。

技术原理与挑战

传统的移动机器人能源供给主要分为两大类:内部储能和外部收集。前者如电池,后者则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等。然而,电池的重量与储能容量之间存在着矛盾,而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和稳定性也存在局限性。面对这一挑战,工程与应用力学系助理教授詹姆斯·皮库尔(James Pikul)及其团队提出了环境控制电压源(ECVS)的概念。

ECVS:机器人动力的新引擎

ECVS是一种主动电路元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自由电子,并从外部化学键中提取能量,从而在无计算机干预下为移动机器人提供动力。这一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机器人能源供给的问题,使得它们能够“自行寻找食物”,即通过接触特定物质(如金属)来获取动力。

自主导航与避障

研究中展示的ECVS驱动机器人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导航与“觅食”能力。它们能够在没有中央处理器(CPU)的情况下,通过感知环境中的金属物质,自动转向并“吃掉”金属表面以获取能量,同时还能避开障碍物,如绝缘胶带和粘性绝缘凝胶,展现出了高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生物启发与未来应用

这项技术的灵感源自生物体对食物的自然寻求行为。通过模仿细菌的趋化作用——即对外界化学物质刺激的定向反应,ECVS技术允许微型机器人自主感知和响应环境变化,从而执行复杂的逻辑操作。这不仅增强了机器人的自主性,也扩展了其在危险或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潜力。

废墟探索与生物化机器人

未来,通过优化ECVS技术,小型机器人有望在废墟和其他危险环境中展现出更灵敏的行动能力。它们能够自主爬行,避开有害表面,通过有益的表面获取能量,同时将传感器送至关键位置,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提供支持。

结语:迈向生物化的机器人

机器人学、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领域长期致力于模仿生物体的自主导航机制,通过算法实现路径规划与决策。而今,通过ECVS等技术,机器人正逐步实现“生物化”,展现出更强大的自我维护与适应环境的能力,预示着机器人技术的新纪元即将到来。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宋诗林
    下一篇

作者 | 李水青编辑 | 心缘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对人脸识别一顿猛锤,让人脸信息安全保护警钟再次敲响。而后,被点名的卫浴企业科勒、解决方案商优络客、万店掌等纷纷道歉整改,广州、南京等地方政府抓紧线下审查打击,国家网信办及中国信通院宣布加紧制定法规、倡议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