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家居产品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尤其以扫地机器人作为代表,它们虽然在功能上颇受追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时常被冠以“人工‘智障’”的称号,既让人心生喜爱,又不免感到困扰。用户们的反馈表明,尽管期望扫地机器人能带来“解放双手”的便利,实际情况却是,这些机器人往往成了需要用户亲自照料的“24小时保镖”。它们要么卡在角落里动弹不得,要么四处乱撞,这种反差使得用户的满意度大打折扣。
事实上,评判一款扫地机器人是否真正智能,关键在于其清扫效果能否令人满意,而这一效果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人的导航技术。导航技术是扫地机器人的“大脑”与“眼睛”,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市面上常见的两种导航技术——激光导航与视觉导航,各有千秋,那么究竟哪种技术更胜一筹呢?
激光导航系统通过内置的激光测距仪测量设备与周围物体的距离,利用算法构建出完整的地图模型,随后机器人依据地图进行导航清扫。相较于视觉导航,激光导航技术起步较早,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都更为成熟,表现出色的测距精度与简单有效的误差模型使其在大部分环境中都能稳定运行。然而,激光导航受限于二维避障,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同时,激光传感器多位于机器顶部,增加了机身高度,且可能对低矮障碍物产生探测盲区。
视觉导航依赖于视觉传感器获取大量环境信息,展现出强大的场景辨识能力。在重定位、场景分类、避障等方面,搭载视觉导航技术的机器人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视觉导航面临的挑战在于,大量的环境信息会加重数据处理单元的负担,导致测距误差增大,影响精度。
尽管激光导航与视觉导航各有所长,但从技术实现的难度与潜力来看,视觉导航似乎更具挑战性。当前市场上的主流扫地机器人仍以激光方案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视觉导航技术落后。随着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视觉导航在导航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在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导航问题上显示出独特优势。
为了克服技术局限,一些头部厂商正在积极探索视觉导航的应用,如将激光导航与视觉传感器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如石头T7 Pro、科沃斯T8 AIVI等产品,显著提升了识别与避障能力。视觉导航的潜力远不止于此,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迭代,其在导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国内公司INDEMIND研发的双目视觉导航模组方案,实现了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与建图精度,能够在封闭与实景环境中表现优异。
INDEMIND双目视觉导航模组方案采用三维避障技术,通过三维扫描精准检测障碍物与设备之间的距离,实时传输避障信息,显著提高了感知的可靠性。其在识别避障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能够高效识别多种大小、高低的物体,如座椅、玩具、拖鞋、数据线、宠物便便等,识别精度达到2cm。面对不同类型的障碍物,采取相应的避障策略,确保安全距离。在密集低矮障碍物测试中,同样表现出色,实现了精确避障。
综上所述,虽然激光导航技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视觉导航凭借其智能性、成本效益与未来发展潜力,正逐渐成为扫地机器人导航技术的主流趋势。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优化,视觉导航有望在未来智能家居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