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召开了重要年度工作会议,聚焦了多项关键工作重点,其中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政策出现了显著调整。此会议引发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方面,这一全新政策导向成为了业界焦点。
在金融科技领域内,大型银行的风控能力与监管认可度更高,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在风控层面存在较大缺口。这主要是由于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的科技实力,更多依赖第三方风控服务。同时,部分中小银行在过去几年中过度追求业绩增长,导致风险事件频繁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银行已纷纷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旨在增强其风控能力输出。目前,已有12家商业银行设立了此类子公司,且母公司通常为大型或中型银行。然而,大型银行同时也是中小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银保监会提出的相关提议能否顺利实施,以及中小银行对此的接受程度,都成为待观察的关键点。
此次工作会议不仅强调了金融科技领域的严格监管,还明确了以下几个核心方向:
在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方面,会议特别强调了影子银行的治理,对新形式和新变种的影子银行业务采取零容忍态度。同时,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会议还提出了一项新政策——整治名实不符的金融产品,被视为加强穿透式监管的重要举措。这类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名不符实的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类信贷、影子银行、具有刚性兑付和资金池特征的伪资管产品、风险仍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债券类产品以及带有“养老”字样的不符合标准的短期金融产品等。
与此同时,会议强调了对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提出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效能。具体措施包括:
通过以上政策导向与措施,中国银保监会旨在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同时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