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解析】起初,为推动双品牌策略的深化,小米将红米独立,成立了Redmi子品牌,与华为和荣耀的运作模式相类。两者各自独立运营,却隶属于同一集团。作为中国市场上高性价比品牌的成功典范,红米在千元机领域稳固立足后,开始向高端旗舰市场发起挑战,屡次宣称要成为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卢伟冰,红米品牌的掌门人,自加入小米后,颠覆传统企业的形象,化身为最大KOL。他频繁在微博上披露新品信息,并深入探讨当前智能手机行业的见解。以红米K20系列为例,该系列的确如卢伟冰所言,性价比极高,甚至超越了自家旗舰小米9,引发大量米粉在雷军微博下呼吁降价。
卢伟冰强调,Redmi并非简单地以新面貌呈现红米,而是拥有独特的品牌理念、独立的产品体系和远大的目标。对Redmi而言,极致性价比不仅是价值观,也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它代表了战略而非战术,是一种罕见的能力。低价并不等同于性价比,极致性价比不是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确保用户物有所值。
近期,有关红米是否会进军电视行业的讨论引起了公众兴趣。卢伟冰对此表示:“大家期望Redmi电视吗?”这暗示,如果市场需求足够强烈,红米可能会涉足电视领域。然而,从智观察的角度来看,红米进军电视行业可能性较小,即便如此,也需采取不同策略。
一方面,电视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产业链,要求企业在上游至下游环节均有长期的技术、资源和品牌积累。小米早在多年前便进入电视市场,凭借互联网高性价比战略,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也在国内电视市场占据一定地位。尽管如此,小米和创维、海信等品牌在专利技术和供应链采购方面仍存在差距,这使得红米进入电视行业更为困难。即便能够打出互联网高性价比的王牌,但在生产制造和屏幕资源等方面从零开始,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小米,其每一步动作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品牌独立后,红米获得了更多发展空间,有望为小米的整体销售和营收贡献力量。然而,资本市场的焦点在于财务表现,红米若要进军电视行业,将面临巨大投资压力和不确定的回报时间。尽管有些消费者希望红米能共享资源,但这与红米推出电视的意义相悖。
小米电视产品线已覆盖多个价位段,红米在此时进入市场,如何定位自身?在手机领域,红米和小米之间已有明确的市场区分,但在电视市场,小米已深耕多年,红米进入几乎不存在合理的理由。
目前,小米电视连续四个季度在印度市场蝉联智能电视销量冠军,国内市场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作为低频消费品,小米的布局已十分深入,红米的介入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寻求更高性价比电视的消费者,建议直接向雷军和王川提出需求,促使他们加速推出更优质、价格更亲民的产品。
【来源:科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