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支付方式经历了从粮票布票、现金、信用卡到网络银行,直至如今的移动支付的深刻转变。这一变迁不仅见证了经济的繁荣与技术的进步,也标志着全新的生活方式与业态的演进。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达到202.93万亿元,跃居全球首位。而美国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的统计显示,2016年美国的移动支付规模仅为1120亿美元,不及中国同期的百分之一。这表明,中国正加速迈向无现金社会。
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领域的先驱,其国际化进程走在了前列。蚂蚁金服全球本地化钱包技术负责人兼马来西亚本地钱包TnGD的CTO熊务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支付宝的全球化战略不仅仅是技术输出,更重要的是赋能本地合作伙伴,根据当地需求定制解决方案。目前,支付宝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线下服务,覆盖从超市、餐饮到机场等各类消费场景,同时通过“技术输出+合作伙伴”的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落地,服务超过9亿人。
微信支付,虽比支付宝晚了十年,却在2014年春节期间推出了红包功能,迅速吸引了大众关注。随后,微信支付与滴滴合作,成功激活了打车市场。微信支付支持的国际货币种类已涵盖16种,跨境业务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多个地区,包括日本、新加坡、美国、新西兰、德国、英国、肯尼亚等国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倡导科技创新,电子支付的兴起得益于政策支持与创投资金的涌入,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指出,庞大的网民规模、高移动网络覆盖率以及普及的网络购物,都促进了移动支付场景的迅速扩展。
熊务真强调,移动支付的全球化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一地一策”的策略。以马来西亚为例,TnGD通过与TnG公司的合作,解决了全民交通卡TnG卡的充值不便问题,实现了电子钱包的快速普及,使马来西亚成为首个采用手机二维码乘坐地铁的国家。
中国的移动支付与金融服务的海外拓展,为全球多个金融欠发达地区提供了直接进入现代支付系统的机遇,帮助他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熊务真表示,支付宝的技术、快速适应能力以及与本地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使其能够面对未知的挑战,为全球用户提供便利。
技术不应是冰冷的存在,而是可以温暖人心的力量。熊务真认为,通过移动支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一理念不仅推动了支付宝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也体现了技术在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方案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