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世界大会的现场,一位媒体人士以一种轻松的口吻点评了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李彦宏先生很有魅力,不过他的浪漫情怀似乎还不够浓厚。”在这次为期约半小时的主题演讲中,李彦宏深入探讨了一个名为“e家洁”的应用产品的推广策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推广后,他们发现吸引每一位新用户的平均成本约为8元人民币。对于中小型开发者而言,这样的成本相当高昂。”原本外界猜测,李彦宏会在此次大会上展示诸如可穿戴设备或下一代搜索引擎等前沿科技产品,然而他却选择了更加务实的话题,旨在解决99%长尾应用开发者面临的困境。
初次与李彦宏见面是在2002年的秋天,那时百度从北大资源宾馆迁至海泰大厦。在9楼的“作战室”内,这位34岁的企业家展现出了颠覆者的风范,几乎在同一时期向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以及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发起了挑战。尽管他深知真正的竞争对手并非新浪,而是Google,但他仍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闪电计划”,以技术上的全面超越甚至超越Google为目标,面对强大的对手,他率领仅有的15名核心团队成员,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誓言:“三年后,我们将上市!”尽管这番话听起来更像是精神激励,实际上团队成员们已经做好了成为“先烈”的心理准备。至今,那段百度公司狭窄门槛上不断滚动、燃烧的红色搜索关键词,仍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第二次接触李彦宏是在2004年5月,彼时百度已搬迁至理想国际大厦的12楼,宽敞的办公区内,员工们穿着拖鞋、抱着大枕头四处走动。在一间名为“青玉案”或“月满楼”的会议室里,李彦宏分享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深刻揭示了他的价值观和商业理念的形成过程:
他初中时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通过短暂的努力,最终成功考入了阳泉市的重点中学,这一经历让他意识到“努力就能带来成功”。
来到美国后的一次小事故,让他深刻理解到感性往往无助于解决问题,理性、冷静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1997年,在硅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期间,他见证了公司上市、股价飙升、员工通过股权获得财富的故事,这使他坚信知识不仅用于研究,更是创造财富的工具。
第三次采访发生在2005年8月,此时百度刚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那些曾经抱着大枕头、穿着拖鞋的员工,大多数已成为百万、千万富翁。三年前关于上市的承诺,如今得到了完全实现。
回顾当时的采访录音,令人惊讶的是,李彦宏对行业前景、公司发展方向、各种事物的看法及做事方法论,在那时就已经成熟且稳定,十年间几乎没有变化: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当讨论如何应对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的挑衅时,李彦宏仅简单地回应:“留着吧。”展现了他对待竞争的冷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