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网文狂飙:智能写作的时代到来了吗?

图灵汇官网

多个网络小说平台已经开始引入AI写作功能,网络文学是最早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学领域之一。

《天命使徒》是一部超过100万字的长篇小说,主角是一位年轻男子,他在夜晚穿越迷雾芜谷,步伐稳健,像一名优雅的舞者。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八位,几乎全部内容是由国内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这部小说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和他的团队完成,并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

在小说发布后的半年里,王峰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灵咔灵咔”的长篇小说创作平台。用户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快速生成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记者尝试了“无敌流”“学神”“疯批”“百合”“架空”“都市”等关键词,经过简单操作,几分钟内就生成了一篇名为《都域纪元之正义光》的网络小说,全文分为100章,每章大约3000字。

尽管这部小说的语言有些粗糙,存在重复内容等问题,但整体上人物称呼稳定,情节连贯,细节描写生动,乍一看并不容易看出是机器生成的。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创作者达到2405万人,作品总数为3620万部,读者人数为5.37亿,同比增长9%。这表明网络文学行业正在迅速发展。

网络文学是最早应用生成式AI技术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各大网络小说平台相继推出AI写作助手,网上还出现了不少教授如何用AI写网文的课程。早在AIGC技术普及前,就有博主利用Excel工具制作了一个男性向网文生成器,不仅能设定人物、地点和世界观等基本信息,还能生成54个核心剧情“爽点”。

随着AI技术的进步,人机创作的界限是否会越来越模糊?

《天命使徒》的故事主线较为常见:一位修仙者在修行中徘徊于正邪之间,最终选择与爱人过普通生活,不再独自追求真理。这部小说属于市面上常见的带有“玄幻”“修仙”“成长”标签的男性向网文。

创作过程结合了“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人工后期优化”的方式。王峰团队在研究流行网文后,制定了故事框架和角色设定,然后利用大模型生成提示词,再由模型生成文本,最后进行人工润色。

王峰发现,保持文本一致性是使用大模型写长篇小说的最大难题。测试显示,单靠大模型自身逻辑生成的内容上限约为三万字。这是因为人类写作是线性的,而AI则是“模块化写作”,从一个基本提示开始,同时展开多个部分的写作。

这种特性导致大模型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逻辑问题,比如角色中途死亡后又复活。因此,长篇小说创作需要大量的提示词。为了训练大模型处理海量提示词的能力,王峰团队将目标字数定为百万字。当前的大模型在接收到一条提示词后,通常会生成约500字的内容,所以百万字的创作至少需要2000条提示词。

提示词的质量非常关键。在内容方面,要向大模型传递具体的情节逻辑,并强调角色成长的重要性。在风格上,提示词应与预期生成的文本风格保持一致。例如,若想生成清宫风格的小说,提示词应避免现代词汇,多用古典术语。

此外,通过模仿现有的文学风格,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王峰团队尝试了多种大模型,发现有些模型擅长细节描写但结构不够完善,有些逻辑性强但语言单调。这与大模型使用的训练数据密切相关。

《天命使徒》的创作耗时一个半月,王峰认为这部小说还有提升空间,给它打了61分。他要求团队成员尽量保留大模型生成的文本原貌,不过度修改。

王峰认为,AI网络文学是通向智能文学的一座桥梁。虽然短期内AI写作难以超越人类作家,但网络文学剧情模式化、语言简洁的特点使得AI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AI写作的发展,版权、抄袭、“洗稿”等问题逐渐显现。例如,番茄小说要求作者签署“AI训练补充协议”,引起了一些作家的不满。在国外,许多亚马逊网站上的AI生成小说质量不高,甚至包含误导信息。

王峰预计,未来AI小说的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也会出现大量低质量作品,筛选优质作品的机制将变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经典文学创作不会消失,但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会发生变化,未来的智能文学遴选机制也将有所不同。

王峰认为,AI网络文学的价值在于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创作长篇小说。他相信,尽管只有少数人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但AI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王峰指出,目前智能文学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这可能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另一方面,魏萱担心,如果不加以人工干预,大模型可能会延续人类的偏见和刻板印象。目前,成熟的AI模型已经接受了部分伦理训练,但在某些固定模式和成见方面,仍需明确告知才能改变。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