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普惠云吴松:用AI重新定义碳中和|连线创始人

图灵汇官网

导语

近年来,一批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创办的企业有的已成长为行业巨头,有的刚起步便备受关注,有的早已深入人心,有的则一直低调前行。无论处于何种阶段,他们都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转型和技术革新中的重要推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洪流。

《科创板日报》推出的“连线创始人/CEO”栏目聚焦于初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通过访谈创始人或CEO,让更多正在成长中的企业走入大众视野,并展示最新的技术动态和产业趋势。每周五21点准时更新。

中碳普惠云:以AI重塑碳中和

进入中碳普惠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碳普惠云),你会注意到两样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成果。首先是一面由897株活体植物组成的绿植墙,这不仅美化了办公空间,也让中碳普惠云成为全球首家实现“零碳”办公环境的企业。这一成就不仅归功于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还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中碳普惠云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吴松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指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能够让植物发挥更大作用,按照计算机指令调控碳的吸收与释放。”

另一项亮点技术则是会发光的绿色植株。据吴松介绍,中碳普惠云自主研发了一种技术,能够从普通植物中提取氢离子,从而产生电能,实现持续供电。这项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微生物发电方式,无需人工介入,只需利用自然界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即可获取电能。

这两项创新充分体现了中碳普惠云在碳中和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卓越创新能力。作为全球首家专注于碳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中碳普惠云近期推出了国内首个针对双碳领域的专业大模型。这个模型由中碳研发团队与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包含超过700亿个参数,并整合了8万多条关于双碳领域的高精度知识问答。该模型具备解答专业知识和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的功能。

吴松说:“简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是‘用AI重新定义碳中和’。碳中和不仅是数字化的过程,更是未来AI化的方向。我们希望借助AI的力量推动行业变革与发展。”

AI引领碳中和领域的变革

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23年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达9.4吨,全国碳排放缺口超过150亿吨。鉴于中国碳排放市场的广阔前景,中碳普惠云将目光投向了双碳领域,专注于开发算法和模型。

依托全球首个双碳领域专业大模型,中碳普惠云开发了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的AI代理。吴松透露,这些AI代理当前主要用于碳核查、碳信用评估(ESG报告)以及碳账户管理三大场景。

吴松进一步说明:“传统碳中和方案从客户需求提出到最终方案敲定往往耗时半年,而借助我们的AI大模型,整个流程只需0.7毫秒。效率显著提升源于AI强大的数据来源、案例分析以及自我学习能力。我们的模型已连接上海的政务云、企业云和市民云,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除了提升效率,中碳普惠云同样重视数据安全。以往,企业需提交各类敏感信息,如电子数据、用水记录和用电数据等。而中碳普惠云通过离线算法包,结合私有化部署、隐私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多种手段,在客户的内部环境中完成数据处理,极大增强了客户数据的安全性。

全新碳信用评价体系

今年9月,中碳普惠云携手上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和建设银行,为上海310万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碳信用评价报告,将碳指标纳入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吴松指出:“过去,企业评估更多依赖财务状况和收入水平,如今,碳指标也被纳入考量范围,通过能耗等信息构建全新的碳信用评价机制。”

中碳普惠云的AI代理依据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及减排行动,进行科学评估,并引入绿色金融工具,帮助企业降低减碳成本,增强其实现碳中和的决心。此外,中碳普惠云还参与了上海市黄浦区“零碳”街道的建设,该项目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和市级示范工程。

吴松补充道:“通过电梯能量回收系统,我们能够储存电梯运行过程中节省下来的电能。这样不仅能每天节省15度电,还能在一个小区一年内节省超过6000度电,并通过物业返还给住户,激励居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清华北大背景的核心团队

中碳普惠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团队和员工大多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吴松于2020年凭借东方英才计划回归上海,他是北京大学毕业生,并担任国家工信部碳中和大数据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领军人才。

另一位创始人谢挺是吴松在北大的师兄,现任中碳普惠云首席执行官,拥有超过20年的财务管理经验及丰富的资本运作案例。公司现有员工16名,其中10人毕业于北京大学,6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例如,中碳普惠云的首席技术官张静和首席运营官蒙宇宁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张静积累了20多年的系统软件产品交付经验。蒙宇宁曾在宝洁(中国)、1号店和微盟集团担任市场销售高管,负责过“佳洁士”品牌的全国业务。

吴松介绍,公司的投资方包括中国五矿、DaoCloud 道客、汇勤资本等。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谢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