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基金:医疗投资八年征途

图灵汇官网

苏州基金:深耕生物医药,构建资本与产业的双轮驱动

2025年7月,中国生物制药宣布以不超过9.51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95.09%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这一交易不仅让启明创投、泰福资本等投资方看到退出机会,也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浪潮正在加速。

这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本对医疗领域重新评估,大量资金开始回流至生物医药赛道。在这股风潮中,一批VC/PE机构活跃于大额交易之中,如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泰福资本、通和毓承、拾玉资本、博远资本等。而它们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身影——苏州基金。

从零到一,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2017年,苏州启动金融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计划,苏州创投集团旗下“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简称苏州基金)应运而生。从一开始就将生物医药作为核心方向,八年时间,苏州基金在这一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

截至目前,苏州基金已投资超过20只生物医药子基金,累计实缴规模超30亿元。生物医药已成为苏州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也成为苏州基金重点布局的方向。

母基金+直投,打造多元投资组合

苏州基金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的运作模式,与多个头部GP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启明创投、礼来亚洲基金、凯辉基金、君联资本、北极光创投等,这些机构在医疗健康领域表现稳健,是苏州基金布局的重要支撑。

但苏州基金并不止步于“大白马”,它同样关注那些具备潜力的黑马GP。例如,专注于创新药商业化运营的拾玉资本、拥有临床资源的泰福资本、聚焦体外诊断产业链的金阖资本、专注早期器械的博行资本,以及支持科学家创业的薄荷天使等。通过这种“头部+黑马”的组合,苏州基金实现了对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覆盖。

深入一线,增强市场感知力

为了更好地把握行业动向,苏州基金在2021年设立了一只5亿元的直投基金,投资了浦合生物、帝迈生物、鼎泰药研、原启生物等多个项目。徐挺表示,虽然母基金仍是主要业务,但直投基金有助于增强市场敏感度,提升对行业的理解,从而更精准地识别优质GP和项目。

构建医疗生态圈,助力企业落地

苏州基金不仅仅是一个投资平台,它还致力于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在早研阶段,它与药明康德合作设立通和毓承;在临床阶段,与泰格医药合作设立泰福资本;在商业化阶段,则与拾玉资本携手。这种产业协同,帮助苏州基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生态链。

以帝迈生物为例,这家专注于血细胞分析的企业,在苏州基金和金阖资本的支持下,成功在苏州相城区落地。苏州基金不仅协助其获得土地资源,还为其协调政府、金融机构及政策支持,解决了高管团队的生活配套问题。最终,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预计年产值达6亿元。

打造行业盛会,扩大产业朋友圈

过去几年,苏州基金持续举办行业论坛,联合中国信达资产等机构,吸引全国药企、投资机构和科研专家齐聚苏州。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苏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影响力,也为本地企业提供了对接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机会。

未来可期,生物医药迎来新机遇

尽管近年来医疗行业经历估值调整,但苏州基金始终认为,这个行业具有高壁垒、长周期的特点,而中国作为全球少数具备完整产业链和强大临床资源的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被低估了。”苏州基金内部人士表示,当前正是布局的好时机。随着港股医疗板块回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回归市场,创新药估值逐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涨幅超过45%,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上市,其中映恩生物首日股价大涨116%。而这些企业的背后,不乏苏州基金合作的GP。

结语

苏州基金用八年时间,构建起一张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投资网络。从母基金到直投,从产业协同到生态建设,它不仅推动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为中国医疗行业的长期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苏州基金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童琪
    下一篇

近日北京印发促进未来产业发展措施,含16条内容,聚焦投资等方面,强调容忍投资风险;多地已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实操细则待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