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身智能领域,宇树科技的崛起不仅得益于技术突破,更离不开背后一位关键人物——陈立。作为联合创始人,他与王兴兴共同构建了这家企业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核心力量。
两人来自浙江宁波,一个来自余姚,一个来自慈溪,成长轨迹相似。中学时期都偏科,王兴兴对机械充满兴趣,而陈立则对科学有着浓厚热情。他们一同进入浙江理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随后又一起攻读上海大学硕士。这段深厚的同窗情谊为日后创业埋下了伏笔。
2016年,王兴兴辞去大疆工作,决定投身机器人创业。他第一时间联系了老同学陈立,后者当时在海康威视任职。尽管有稳定收入和良好前景,陈立仍选择加入,成为宇树早期团队的重要成员。
2017年,宇树发布首款四足机器人Laikago,迅速获得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实验室的订单。陈立开始专注于市场拓展,负责销售、宣传以及客户对接等事务。他的经验让公司从产品开发顺利过渡到商业化落地。
2020年,陈立带着机器狗参加服贸会,意外接到央视春晚导演组的邀请。这次亮相让宇树走进公众视野,也为其后续融资铺平道路。2022年起,宇树接连完成多轮融资,投资人队伍不断壮大。
陈立在商业拓展上的能力尤为突出。他曾负责海康威视的海外销售,这使得宇树从一开始就瞄准全球市场。他的ToB和ToG销售经验,正好契合宇树多样化的客户结构。
数据显示,2023年宇树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的份额接近70%,2024年销量达到2.37万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69.75%。截至2025年7月,其全球销量占比维持在60%-70%之间,业务覆盖全球5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除了海外市场,陈立在政府及教育机构的销售能力同样出色。天眼查显示,2021年3月至2025年7月期间,宇树科技中标超过170个项目,涉及高校、公安、消防等多个领域。其中,高校客户是主要订单来源。
王兴兴曾表示,宇树的商业模式早在创业初期就已确定。如今,公司连续五年实现盈利,成为机器人行业中少有的正向现金流企业。
随着具身智能赛道竞争加剧,商业化能力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越来越多投资人开始关注“场景匹配”、“规模化”、“成本控制”等实际指标。头部企业纷纷聚焦订单获取,试图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期,多家企业相继公布重要订单: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合作;宇树中标中国移动旗下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优必选获得觅亿汽车机器人采购合同;银河通用的商超值守机器人已获100家门店订单。
这些进展表明,机器人行业正在从技术探索转向实际应用。产业资本如京东、美团等的介入,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推动了订单落地。
王兴兴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提到,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异常火爆,整机厂商和零部件厂商普遍实现50%-100%的增长。这种增长速度在行业内极为罕见。
未来,只有持续获得订单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陈立的角色证明了,在具身智能这条路上,技术和市场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