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凯辉基金旗下的凯辉创新基金三期完成了最终的融资,总金额达到了10亿美元。这个基金不仅成为欧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专项基金,还是当前欧洲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
这次融资非常特别,因为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知名产业投资者和跨国集团的关注。该基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在多个垂直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放在数字医疗、金融科技、消费以及出行与能源这四个主要行业。投资范围覆盖了中国、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多个重要地区。
凯辉基金创始人兼董事长蔡明泼提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趋势,更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的基础。它正在改变行业的基本规则。”他强调,除了资金支持外,还需要深入了解产业、实际应用场景以及跨地区的执行能力。凭借全球化的团队布局和企业生态网络,新基金旨在帮助创业公司在本地创新的同时实现全球化布局,比如协助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市场,同时也支持外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在有限合伙人(LP)的构成上,凯辉一如既往地展示了其整合全球产业资源与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该基金吸引了包括赛诺菲、道达尔能源、法雷奥、法国巴黎银行保险、法国赛博集团、巴黎机场集团、淡水河谷及南美能源与科技集团COPEC在内的多家欧洲和南美的行业领导者,其中不少LP选择了再次投资。
尽管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创投界的焦点,但如何有效地进行投资仍然是个难题。通常,全球范围内的AI投资人更倾向于关注基础设施或模型层面的项目,并且偏向于早期投资。然而,凯辉基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具体行业的深度应用,尤其是在数字医疗、金融科技、消费以及出行与能源这四大领域。据悉,该基金每笔投资金额可达500万至8000万美元,能够领投、联合领投并在后续轮次中持续追加投资。
截至目前,该基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15家高成长型公司,其中包括一些在中国创投圈内广受认可的企业,例如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星海图”、生成式AI短视频平台“奥创光年”以及智能泳池清洁机器人制造商“星迈创新”。
在这个时代,任何一家AI创业公司都需要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不仅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对背后的投资方提出了更高要求。凯辉基金凭借其“投资+产业协同”的理念,与全球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种跨越地域和时间周期的创新联盟,通过战略合作、联合投资和商业拓展等方式,推动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
凯辉基金联合创始人Denis Barrier补充道:“我们正处于一个范式转换的过程中——初创企业不再是传统企业的挑战者,而是其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伙伴。凯辉正是这一合作生态中的纽带,通过资本、认知和产业资源,把创新者与实践者紧密相连,共同推动AI技术的实际应用。”
凯辉基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由蔡明泼创立,最初在法国起步,随后扩展至全球。作为最早在中国和法国开展业务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凯辉基金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目前,凯辉的业务已遍布五大洲,管理资产总额超过70亿欧元。
蔡明泼曾表示:“凯辉的核心理念不是追求短期热点或讲故事,而是注重项目的实际落地和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凯辉基金在中国市场表现活跃,投资了一系列知名企业,如拼多多、元气森林、京东物流等。此外,凯辉还与法雷奥合作成立了人民币基金,并在近年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特别是在2024年完成了人民币成长基金二期的募集。
今年,凯辉基金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国市场的联系,在上海与欧莱雅和赛诺菲共同设立了新基金,以全球视野助力中国本土市场的发展。
放眼全球,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持续上升。年初,DeepSeek的走红引起了全球对中国市场的关注,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世界级AI研究人员和科学家。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说:“全球一半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样的人才储备为中国AI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也在转变。一位美元基金的投资人提到,许多外资LP希望获得更多关于中国科技公司的信息,显示出他们重返中国市场、抓住中国科技发展机遇的决心。
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体现。近期,包括桥水基金、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例如,桥水基金在今年第一季度增加了对中国资产的投资,如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等。
这种积极信号也在港股得到了验证。宁德时代和蜜雪冰城等公司的成功上市,吸引了众多国际顶级长线投资者的参与,其资产管理规模总计达到数千亿美元。这表明,国际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正在显著增强。
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曾在清科年会上指出:“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中心,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孤立发展是不可能的,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正如黑石集团首席执行官苏世民所言:“对于任何明智的全球投资机构来说,中国都是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