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逐渐从专业领域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随着市场热度不断攀升,相关消费纠纷也有所增加。据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最新统计,截至今年8月初,全区12315平台已接到10起与无人机相关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不到位和产品宣传不实等方面。
一位消费者在海原县某超市购买了一款无人机,使用后发现其实际功能与商家宣传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未配备避障系统。该消费者向商家提出换货要求,但遭到拒绝。随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并协调处理,最终商家为消费者更换了符合标准的设备。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价格各异的无人机产品,消费者往往感到难以抉择。飞行性能、续航能力以及售后保障等问题成为选购时的关键考量。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做出决策,相关部门推出了几项实用建议。
首先,在购买阶段,建议用户进行“三查三核”。检查产品是否具备正规认证,确认机身上的3C标志与证书编号一致,避免选择无证或未经认证的产品;核实设备是否为全新激活状态,可通过官方应用程序查看首次激活时间,若超过一个月,可能存在库存积压或翻新情况;最后,核对所有配件的序列号,确保与主机匹配,防止拼装机流入市场。
其次,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初学者应严格遵守“三严禁”原则:不得在夜间或超出视线范围的情况下首次飞行,应在光线充足且视野开阔的环境中操作;不得靠近机场、军事设施、政府机关等敏感区域,这些区域周围5公里内禁止飞行;不得跳过新手模式,需先通过模拟训练熟悉操作流程,再进行实际飞行。
此外,售后保障同样不可忽视。消费者在购买前应明确以下三点:第一,了解产品的质保范围,整机至少提供一年保修,电池、电机、云台等关键部件需单独确认保修期限;第二,清楚维修政策,包括本地服务网点分布、返厂维修周期以及是否提供备用设备;第三,掌握配件价格信息,要求商家公开电池、螺旋桨、云台等易损件的官方定价,避免后期产生额外费用。
选择正规渠道购机,并妥善保存所有交易凭证,有助于保障自身权益。在享受无人机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合理规划使用方式,注重安全与规范,才能真正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