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造”无人机五度穿云 为成都世运会装上“气象天眼”

图灵汇官网

在成都即将迎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之际,一场关于科技与气象的深度融合正在悄然展开。作为赛事的重要保障力量之一,一款名为“海燕”Ⅱ型的无人机正以其卓越性能,为这场国际盛事提供精准的天气数据支持。

这款由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飞行器,具备长时间续航和高原适应能力,能够深入复杂地形区域进行高精度气象探测。在成都世运会筹备阶段,它已多次执行高空观测任务,成为气象部门不可或缺的“空中助手”。

“海燕”Ⅱ型搭载了多种先进设备,包括温湿廓线仪、气溶胶雷达以及下投探空系统。这些仪器可实时采集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关键信息,并将数据快速传输至地面监测中心。据统计,在最近的几次任务中,该无人机累计飞行超过36小时,成功投放48枚探空仪,获取了超过3.5万条气象数据,极大提升了对局部气候变化的感知能力。

这种技术手段不仅弥补了传统地面观测设备在覆盖范围上的不足,也为赛事期间的短临预报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在川西高原一带,由于地形多变,常规监测方式难以全面捕捉天气变化趋势。而“海燕”Ⅱ型的加入,则让气象预测更加精准,有助于赛事组织方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

为了确保赛事期间的气象服务全天候运行,“海燕”Ⅱ型与其他多款无人机协同作业,构建起一个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立体气象监测网络。这套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分析与反馈,为开幕式、比赛场地管理、交通调度等环节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无人机并非首次参与大型活动保障。此前,它曾在东北冷涡区域完成首次高海拔气象观测,并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承担过类似的机动气象任务。这些实战经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无人机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不仅提高了数据获取效率,还为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优化,“海燕”Ⅱ型及其同类产品或将发挥更大作用,为更多重大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智能电器测评
    下一篇

导读:IT之家 8 月 3 日消息,来自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洛林大学以及艾克斯 - 马赛大学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帮助四旋翼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