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西南部的群山之间,一个关于“天空”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地,更是一片孕育低空经济新可能的热土。镇宁自治县正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向天空要生产力”从口号变为现实。
曾经的三线建设为这片土地埋下了航空工业的种子,而如今,这些种子已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镇宁正逐步构建起一个覆盖研发、制造、运营与服务的完整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在这片土地上,无人机穿梭于田野之间,精准完成植保作业;蜂糖李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空中物流跨越山岭,走进千家万户;森林中,巡查无人机实时监测火情,守护着绿色家园。每一个场景都彰显出低空技术对农业、生态、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深远影响。
镇宁的低空经济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更得益于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黄果树瀑布、花江大峡谷、平坝樱花园等景区为低空观光提供了天然舞台,而35.43万亩的山区特色水果种植区则成为无人机应用的最佳试验场。在这里,科技与自然实现了完美融合。
为了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镇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立专门的产业发展指挥部,设立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出台专项规划,吸引企业入驻。同时,通过组织干部赴高校学习先进经验、开展招商活动等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质量。
在实践中,低空经济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例如,六马镇的蜂糖李种植户杨修义表示,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和吊运后,每年节省了大量人工费用,果品运输也更加高效安全。这种模式正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带动了“飞手经济”的兴起。
除了农业,无人机还在应急救援、城市安防、巡检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镇宁启黔通航低空“飞训营地”则为更多人打开了通往蓝天的大门。学员们在这里学习飞行技能,体验低空飞行的乐趣,未来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镇宁也在不断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民用试验试飞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相关配套项目陆续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这片热土,纷纷布局,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群效应。
如今,镇宁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田间地头到云端之上,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升级,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变化都在讲述着一个关于梦想与实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