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扩容 低空基建“连点成面”赋能城市高效治理

图灵汇官网

深圳正在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推动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随着2025年全市第一批次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的发布,城市治理、医疗急救、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都开始引入低空飞行技术。而在这背后,起降场的建设成为关键环节。

在深圳福田区的一座老楼顶上,曾经闲置的空间被改造成一个低空起降点。每天都有多架飞行器在此起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这样的场景正在城市中不断复制,成为低空经济落地的重要支撑。

起降场不仅是飞行器运行的基础,更是未来规模化发展的前提。目前,深圳正朝着建设上千个起降点的目标推进,覆盖载客、物流、社区配送等多类服务。这些点位将逐步形成网络,提升城市对空中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远程指挥系统正在被广泛应用。它们不仅提升了飞行管理的精准度,也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集成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了现实基础。

在南头直升机场,塔台内的工作节奏紧张有序。管制员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掌握飞行器动态,包括航线、气象以及飞行器之间的距离。这种技术手段让飞行调度更加高效,也为未来的高频次飞行做好准备。

随着更多起降点的建成,如何实现这些点位的协同运作成为新的课题。数字化塔台的出现,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它能够整合多种信息源,帮助管制员更直观地掌握飞行状态,减少冲突风险。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深圳的实践表明,只有当起降点从“点”扩展为“面”,才能真正释放低空空间的价值,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梅花园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