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他带头研制的无人机就已经试飞成功

图灵汇官网

他是一位在飞行器控制与仿真领域树立丰碑的学者,用一生的时间书写了两个“中国第一”的传奇。他的名字,是无数后来者心中不灭的灯塔。

文传源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调入北京航空学院,从此开启了他为中国航空事业奋斗的征程。1957年,他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为国家研制无人机。那时的中国,科研基础薄弱,但他坚信,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重重困难。

没有资料,没有经验,也没有设备,文传源带领团队从零开始。1958年6月,北航成立无人机研制指挥部,目标是在当年国庆前让飞机上天。这一任务艰巨,涉及十二个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无误。文传源亲自参与每一个细节,甚至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体重急剧下降。

试飞阶段充满了风险。有一次,无人机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突然失控,像螃蟹一样横着滑行。幸好及时切换为有人驾驶模式,才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谨慎,也更加坚定。

经过数百次试验,可靠性终于得到保障。1958年10月1日,“北京五号”成功试飞,成为中国首架无人驾驶飞机。随后的几个月里,团队不断调整优化,最终在次年二月完成验收试飞。

1975年,文传源再次挑起重任,领导研制中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他协调全国四十多个单位,历时八年,完成了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任务,为飞行员训练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科研成就,文传源还致力于教育。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行业骨干。他始终秉持着朴实的生活态度,将奖金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他说:“我没什么不良嗜好,这些钱都是从工资里省下来的。”

退休后,他仍坚持带研究生,直到九十多岁才逐渐减少工作。即便年事已高,他依然关注学术发展,思考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

2019年,文传源去世,享年101岁。他的一生,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缩影。他曾说:“我不服气,也不服老!我们要继续奋斗,在宇宙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在他留下的书桌上,整齐摆放着多年的研究成果。那些文字,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他对祖国、对科学深沉的爱。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大米评测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