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厘米级”观测南极着地冰崖崩解过程

图灵汇官网

中山大学与国家极地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能够对南极地区的冰崖崩塌进行精确测量。这项技术利用多时段无人机图像,实现三维变化分析,从而在厘米级别上追踪冰崖的变化。研究人员还结合地面雪坑数据,对冰崖的崩塌量进行了量化评估,为研究全球变暖影响下的冰盖变化提供了新方法和数据支持。

南极地区有多种类型的冰体,包括漂浮在海面上的冰架,以及固定在陆地上的“着地冰”。相比冰架的大规模崩塌,这种冰崖的崩塌过程更为隐蔽,不易察觉。研究人员表示,传统卫星遥感手段难以捕捉这种小范围、高频次且不规则的崩塌现象,因此如何准确监测成为国际极地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在一次南极考察中,中山大学团队收集了大量数据。他们在秦岭站附近进行了10次无人机测量,每次拍摄的精度达到2.1厘米。同时,还采集了12个雪坑样本,记录了冰崖周围积雪的厚度和密度等信息。通过特定算法,研究人员将不同时间拍摄的图像统一到同一坐标系统,并去除积雪和浮冰的影响。最终识别出44次冰崖崩塌事件,沿890米的海岸线,累计崩塌体积超过4500立方米,总重量约3000吨。研究显示,该区域每天平均崩塌量约为263吨每公里。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索蓝商服
    下一篇

[标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