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架无人机出现在登云路和拱苑路交叉口的一片闲置空地上空。它缓缓升起,利用高清摄像头进行精确测量,清晰的网格线和功能分区标志慢慢呈现在地图上。
这标志着杭州北部首个枢纽型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地正式开始建设,这片区域也将逐渐转变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个加一个”枢纽先行
杭州低空网络初具雏形
站在高空俯瞰,这里的空间布局优势非常明显。“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建设负责人指着屏幕上显示的航拍规划图解释道:“这里将成为连接城北物流区和市中心消费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城市空中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杭州低空公司由杭实集团全资控股,是杭州市唯一的本地低空公共资源平台企业,负责公共起降场等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新起降场的建设,公司设定了严格的标准。
“新起降场计划设置6到8个标准起降单元,每个单元面积为10米乘10米,还会配套建设运行控制室和充电设施等专业设备。”这位负责人表示。
在选址时,杭州低空公司的团队综合考量了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居民便利性、运行安全性、空域资源以及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几十个大类、上百个小项的评估标准。他们尤其重视这块地连接城北物流区与市中心消费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拱墅起降场项目的启动建设,使得覆盖整个杭州的无人机公共起降场地网络更加密集——
2024年9月,余杭区的梦想小镇枢纽型公共无人机起降场率先投入使用。这个起降场位于创业集市北侧的立体停车楼二层,占地面积大约1500平方米,配置了12个标准起降单元和1个应急降落点。目前,迅蚁科技、韵鸢科技、丰翼科技等多家无人机运营企业已入驻梦想小镇起降场,并开通了多条物流配送航线以满足日常运输需求。
之后,位于萧山钱江世纪城、余杭良渚地铁站、上城九堡地铁站等地的公共起降场以及杭州火车东站西广场的公共起降点陆续投入运营。其中,杭州火车东站西广场的起降点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低空+高铁”血液制品跨城联合运输任务,实现了“低空+医疗”应用场景的重大突破。
“这些公共起降场为非特定用户提供了专业的支持服务,避免了企业重复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情况。”杭州低空公司的负责人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至少10个起降场的建设。”
“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生态”
构建低空经济生态系统
杭州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地面起降场的建设。杭州低空公司提出了“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生态”的整体战略,全面打造低空经济生态系统。
在空中网络的构建上,杭州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1.0版本已经在2024年10月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基础,整合服务端、监管端和安全端的功能,实现了飞行活动的“一站式申请、全程在线办理”。
“以前企业需要分别向多个部门申请飞行许可,现在只需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完成线上申请和审批。”杭州低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介绍道,平台还提供飞行信息、预警和公告发布等协同运行服务,大幅提高了空域的利用率。
在产业生态的培育方面,杭州低空公司已经成立了规模达30亿元的低空产业投资基金,并在杭实集团的带领下牵头组建了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聚集了通信运营商、无人机物流龙头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
城北新起降场的建设标志着杭州低空网络向北扩展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更多起降场的建成,一个涵盖物流、医疗、应急救援、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城市空中交通网络正在杭州逐步形成。
根据《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目标,到2027年底,杭州低空公司将承担建设和运营不少于4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和5个标准末端无人机起降点的任务,并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不少于200个末端无人机起降点,同时同步构建低空飞行智能组网系统。
“基础设施带来的连锁效应,将推动低空经济服务渗透到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真正实现飞行的安全性、效率性和普及性的提升。”杭州低空公司的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