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在军事行动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何防范无人机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2022年3月,沙特阿拉伯宣布使用“沉默猎手”激光系统摧毁了一架企图袭击该国的无人机。这款激光装备不仅能对付无人机,还配备了专门的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并拦截小型无人机和炮弹等目标。
同年,俄罗斯也推出了“寻衅者”激光系统来应对无人机威胁。据俄媒分析,一旦激光武器大规模投入使用,它将彻底改变现代战争的格局。
提到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很多人会想起其中的光剑场景。如今,这类想象正逐渐变为现实。早在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学者卢西恩就记录过一种名为“阿基米德热射线”的武器,据说它能用聚焦的阳光点燃敌舰。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这标志着激光技术正式迈入实用阶段。
激光是一种亮度极高、方向性强、颜色单一且具备强相干性的特殊光源。红宝石激光器的诞生为激光武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不过,早期的激光武器存在不少技术难题,比如输出功率有限、容易受空气干扰以及体积庞大等问题。
即便如此,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激光武器的设计,提升其性能,包括增强功率、改善光束质量、缩小尺寸和减轻重量。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加大了对激光武器的投资力度,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例如,1975年,苏联的氟化氢激光器曾多次使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失效;1981年,苏联的卫星激光器也让美国卫星的关键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
无人机在战场上的普及催生了对廉价高效反无人机手段的需求。激光武器凭借低成本、高精度的优势脱颖而出。它通过高温烧蚀的方式损坏无人机结构,在短短几秒内就能融化机身材料。同时,激光还可以直接瞄准无人机的光学部件,使其丧失功能。
美国海军已在部分军舰上安装了激光武器系统,用于抵御无人机、快艇乃至潜艇的威胁。以色列开发的“铁束”战术激光武器同样表现优异,在实战中成功拦截了多枚火箭弹。沙特展示的“沉默猎手”激光系统也在实际操作中击落了多架无人机。
虽然激光武器还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散热困难、耗电量大以及容易受到天气条件限制,但它的发展潜力不可忽视。未来,激光武器可能会与其他类型武器整合起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反无人机体系。同时,随着技术进步,激光武器有望变得更轻便、更小巧、更经济实惠,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在防空反导领域,激光武器可以有效地拦截来袭导弹和无人机等目标。在海洋战场上,舰载激光武器可用于保护船只免受反舰导弹攻击或执行反潜任务。而在陆地作战中,车载激光系统则可以承担防空和打击装甲车辆的任务。
尽管激光武器在对抗无人机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际作战需求的增长,它无疑会在未来发挥出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