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无人机标准草案发布

图灵汇官网

无人机技术在CES大放异彩,全球标准助力其广泛应用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无人机技术及其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的企业如京东、苏宁等也在展会上展示了最新的无人机技术。

2018年底,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批准部分无人机可以在美国受控空域内飞行。与此同时,英国禁止在距离机场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使用无人机。为制定无人机使用的统一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全球首个无人机使用标准草案,并正在征求公众意见。一旦通过,该标准有望首先在美国和英国实施。

该标准主要关注无人机的安全问题,提倡在机场等敏感区域周围设立“禁飞区”和地理围栏,确保无人机与这些区域保持安全距离。此外,该标准还强调了无人机操作的社会责任,要求运营商尊重居民隐私,加强数据保护,避免干扰居民生活,并提供无人机飞行记录、培训和维护等服务。所有无人机都必须配备自动故障防护装置,并明确操作员的责任。此外,该标准还涵盖了无人机在各种环境下的应用规范,包括地面、水下、空中和太空环境,以及无人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英国无人机标准BSI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加比特表示,经过三年的研究,ISO和BSI及其他全球相关标准组织共同制定了这一标准。一旦被采纳,将推动无人机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广泛应用。他认为,无人机技术代表着全球趋势,蕴含着巨大商机。英国政府有望在2019年底推出无人机草案。目前,业界和公众对该标准评价较高。

实际上,欧洲在无人机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在2018年发布了关于欧洲小型无人机安全飞行的第一份正式意见。这与ISO的新标准有何不同?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大数据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翟冬青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欧洲的无人机飞行意见提出了“单条适航”规则,例如,重量超过900克的无人机需要配备反黑客技术,而900克以下的无人机可以在郊区及人群上空飞行,航拍等用途的无人机需要具备地理感知功能。这一意见在级别上高于ISO标准。虽然二者在法律约束力上存在差异,但在保障公众安全方面是一致的。

翟冬青表示,无人机和无人车已经成为全球物流领域的重要科技创新点,许多新兴企业正在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在2016年成立了无人机适航法规专家小组,开展相关研究。他认为,我们应该像管理机器人一样管理无人机和无人车,首要原则是不能伤害人类。因此,无人机和无人车必须遵守交通法规和适航法规等规定。

翟冬青认为,ISO新标准的内容对中国无人机行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值得我们借鉴。该标准在隐私和数据保护方面的规定,有助于推动中国利用4G和5G网络来实现更好的无人机管理。他建议,可以通过网络运营商建立无人机超低空空管系统,对接无人机适航性准入标准。这样可以整合数据链标准、实时监控、控制安全、实时定位和航路限制等功能,从而有助于空域管理部门更好地保护公众隐私,让无人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长江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