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智能穿戴设备首次被纳入推荐,作为新型血压测量工具,与传统的家庭血压测量一起,共同构建高血压筛查防线。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若未能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据《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显示,全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过2.9亿,其中2.7亿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远低于国际水平。
智能穿戴设备在血压测量方面,主要评估靶器官损害,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颈动脉超声、肢体动脉等检查来实现。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是主要的智能穿戴产品,它们通过两种方式测量血压:一种是使用光电传感器和算法估算血压值,准确性较低;另一种是使用微型气泵和压力传感器,模拟袖带式血压计的示波法,准确性较高。华为智能手表WATCH D采用后者,已获得医疗器械认证,可用于血压和脉率测量。
智能穿戴设备通常使用PPG传感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来估算血压值。这种技术通过分析手腕处的脉搏波波形,根据波形的上升斜率和波段时间等特征参数来计算血压。例如,苹果的Apple Watch和华为的Huawei Watch GT2 Pro都配备了光学心率传感器和血氧监测器,能够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还具备ECG心电传感器、陀螺仪、高度计、GPS、指南针等功能。
Apple Watch的ECG功能已获美国FDA认证,可在30秒内提供医学参考。此外,Apple Watch还可以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自动唤醒用户或远程呼叫医疗救援。智能手表和手环正逐渐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健康监测功能已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增长点。
新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 mmHg,这意味着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将大幅增加。新版指南建议,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两个级别,并提出早期筛查和预防的重要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尽管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它们进入医疗级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医疗级认证难度大、研发投入高、供应链不完善等。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智能穿戴设备有望在未来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