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多损害消费者利益维权难 大数据“杀熟”须重罚

图灵汇官网

导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推动平台经济繁荣的利器,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消费者也面临着一种隐性的困扰——“大数据杀熟”。这一现象在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

用户遭遇的困境

在北京,赵文军先生体验到了“大数据杀熟”的一面。他在使用打车软件时,发现同一行程,自己与妻子同时下单,却因经常使用该路线而遭遇更高的定价。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它广泛存在于包括交通出行、网络购物、旅游住宿、电子票务、订餐外卖在内的多个生活消费领域。

大数据杀熟的机制

大数据杀熟的运作机制复杂多样。例如,平台可能会根据用户所在地区、页面浏览次数等因素设定不同的价格。更隐蔽的情况是,算法会根据用户浏览历史推测其对价格的敏感度,从而推荐高价商品。这种差异化定价策略虽然能满足商家的拉新、提高回购率和利润需求,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增加了消费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维权挑战与法律应对

面对大数据杀熟带来的不公平待遇,消费者往往感到力不从心。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这一现象的反应强烈,认为它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法律层面,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如《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和《电子商务法》,禁止了此类不公平交易条件。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维权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使得消费者难以有效地制止此类行为。

监管与未来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旨在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同时,修订《反垄断法》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未来,市场监管将更加严格,旨在防止企业通过数据、技术、资本优势扰乱市场秩序,依法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保障公平竞争。

社会各界的呼吁

中消协和专家学者一致呼吁,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消费领域算法的研究和规制,促进其合理应用,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经营者应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法规,承担应尽的责任。行业组织也需发挥引领作用,指导网络经营者合理合规地应用算法,净化行业环境,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语

大数据杀熟现象揭示了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隐忧,它考验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完善以及市场监管的智慧。面对这一挑战,全社会需共同努力,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钟燕文
    下一篇

导读:大数据杀熟只是对熟客提高价格,换一个账号就能避开?没那么简单。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就消费领域不合理的算法现象发声,揭露出大数据杀熟的六种现象,包括几乎人人都已遇到的精准推荐。 大数据杀熟有了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