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问策|浪潮数字企业韩庆旺:深耕 B 端,产业大模型正在从数字化提速到智能化跃升

图灵汇官网

年初,DeepSeek的出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在感叹大模型强大能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它如何真正帮助各个行业。随后,Manus、Lovart等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AI Agent的发展,但目前仍没有一款能广泛适用于大众的应用。

一些专家认为,短期内实现全民级应用可能不太现实,而将重点放在企业端的产业大模型应用可能是更优选择。记者走访了最近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展示了多种高科技产品,包括能战斗、跳舞、搬运的人形机器人,以及大模型、数字人和智能眼镜等,充分展现了AI的潜力。

在产业大模型应用方面,记者采访了浪潮数字企业ERP产品部的研究员韩庆旺,了解他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索和进展。

他表示,AI大模型不是取代数字化,而是成为新的数字基础和智能引擎。两者的目标都是提升企业的效率和决策能力,但传统数字化主要是让流程更快,而AI大模型则能帮助企业看得更清楚、判断更准确、决策更自动,从而实现自我驱动的智能化运营。

在利用大模型方面,韩庆旺提到,浪潮海岳大模型以智能体为基础,深度融合业务场景,与市场上以生成和检索为主的通用大模型不同,它更注重业务融合、安全可控和系统集成。

例如,浪潮海岳财务智能体深度应用于大型企业,不是独立的工具,而是与ERP核心产品紧密结合,覆盖司库、财务、供应链和审计等多个关键领域,提供100多个简单智能体和复杂智能体,满足不同需求。

通过智能体流程的组合,结合知识和数据图谱模型,将分散的AI能力整合成即开即用的智能场景,精准解决企业问题,带来降本、增效、控险和增值的效果。

浪潮海岳大模型基于浪潮海岳软件,构建了“模型+场景+流程+知识+权限”的五位一体企业Agent框架。这个框架已经从辅助工具发展为可执行的企业智能系统,实现了从模型到业务闭环的转化,为企业提供实用的数智化体系。

对于通用大模型升级可能影响已有应用的问题,韩庆旺表示,虽然一些轻量级应用可能会被取代,但企业级应用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业务流程、系统权限和数据边界等。

浪潮海岳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提升大模型质量,夯实数据和知识基础,结合企业需求做好顶层设计,顺应大模型趋势,打造适合特定场景的智能应用,实现全流程、全模块和全场景的智能协同,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运营转变。

企业需要的是判别式AI和生成式AI相结合的能力,高质量的数据决定了AI应用的上限。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数智底座,连接AI与实际应用。当行业从模型竞争转向场景深耕,那些能够同时支持判别和生成能力、扎根于企业数智底座的AI技术,将在长期实践中展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场变革的核心是让技术回归业务和场景本身,在复杂的流程、权限和数据网络中,构建属于智能时代的企业数字神经。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核舟POST
    下一篇

[标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