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吴辉:以服务升维破解数智化转型深层矛盾,构建AI时代体系护城河

图灵汇官网

华为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打造覆盖各个场景的服务体系,并与合作伙伴紧密配合。7月24日,在华为中国政企用户峰会上,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宣布推出“服务升维”战略,引起广泛关注。

当前,AI技术正在改变产业格局,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面临周期长、协作难、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吴辉介绍了华为的“卓越护航计划”和“星星点灯计划”,以及“三层五阶八步”的转型方法论,展示了华为如何通过服务推动“华为+伙伴”体系的发展,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使行业解决方案不断更新,加速了数字化转型进程。过去两年,AI算力成本大幅下降,使得AI应用从互联网企业扩展到更多领域。例如,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现在只需几十万至几百万元即可部署,比以前节省大量资金。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AI可以在两天内模拟三甲医院两到三年的诊疗量,准确率超过95%。这预示着AI将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带来巨大变化。

企业在使用AI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吴辉总结出三个主要挑战:一是转型周期长,平均需要10年时间,还要应对技术不断更新;二是协作困难,没有一家企业能掌握所有前沿技术,尤其是银行、能源等复杂行业,需要跨领域合作;三是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全国多数地区难以获得高质量ICT服务,可能加剧数字鸿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为提出了“三层五阶八步”的转型方法论。三层包括智能业务定义、AI开发交付和智能应用运营;五阶涵盖场景、流程、组织、数据和IT;八步则细化为从目标设定到持续运营的全过程。吴辉强调,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叠加技术,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例如,汽车行业传统上每5至10年更新一次平台,而现在部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每年更新一次平台,一条生产线能支持7000多种车型定制,这种速度要求企业必须调整服务体系。

华为将服务能力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基于对政企市场特点的理解。中国有40多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华为直接服务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必须依靠整个体系来扩大覆盖范围。吴辉提出服务体系的三大转变:从保障型服务转向全生命周期陪伴,从赋能伙伴转向深度协同,从条块协作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针对大型客户,“卓越护航计划”提供全方位支持。该计划为政府和大型企业提供专属团队,服务架构师数量从10人增加到80人,通过“地盘专家+技术专家”的协作方式,解决复杂的云网边端问题。例如,工商银行的项目中,华为组建60多名专家团队,使系统迁移工作量减少95%,运维效率提升50%。更重要的是,该计划构建了一个闭环服务流程,使服务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

“星星点灯计划”关注中小微企业,目标是到2026年第一季度,将地市服务运营中心从30家扩展到100家,覆盖全国2700多个区县。该计划设计了“两小时服务圈”,让客户在区县层面也能获得标准化服务。吴辉表示:“我们要让每个区县的伙伴都成为一盏明灯,最终照亮全国的服务网络。”目前,华为联合合作伙伴通过“第一触点”机制,提高故障报修和上门维修的响应效率。

线上线下的融合平台是服务体系的技术基础。O3伙伴服务平台整合了作业、知识和协同功能,将华为30年的服务经验封装成可复用的工具链,使合作伙伴的交付效率提升300%。智能客户服务中心利用AI知识图谱提供7×24小时自助排障服务,结合视频和VR技术提升远程指导效果,首次问题解决率超过70%。吴辉透露,未来O3平台可能会更名,但核心目标是让合作伙伴“像华为一样交付”。

华为的服务战略本质上是建立一种能力外溢的体系。吴辉表示:“我们要让12万名伙伴工程师具备华为级别的服务能力,未来这个数字可能达到百万级。”这种能力传递通过“战训结合”实现,例如在工行等重大项目中积累的经验,通过O3平台转化为标准化工具,再由地市服务运营中心传递给区县合作伙伴。

以金融行业为例,华为与神舟数码合作,将工行的迁移经验转化为100多项标准,成功应用于天津滨海银行,实现业务零中断迁移。乌鲁木齐银行通过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协同服务,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这种“头部创新—伙伴复制—全域覆盖”的模式,使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降低60%以上。

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建立了“数字化领导力+产品技术培训+院校培养”的三级体系。根据不同客户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策略:对创新型客户联合攻关,如与国家电网合作应对绿电比例上升的问题;对成长型企业提供规模化方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场景化服务。吴辉总结说:“服务的核心在于让每个客户都能得到与其需求匹配的专业支持,无论规模大小或所在地区。”

随着AI进入“智能体”阶段,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吴辉预测:“未来的服务将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进化。”目前,已有机构在医疗领域实现AI同时模拟患者、医生和护士角色,在教育领域通过智能体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这些实践表明服务正从“人对人”向“人机协同”发展。

这种变化要求企业重新定义服务的价值。吴辉认为,有竞争力的服务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周期一致性,确保服务质量稳定;二是技术浓度可控,通过平台保证合作伙伴能力达标;三是业务深度融合,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助力客户实现商业成功。“当AI能处理80%的常规服务时,人类专家将专注于战略咨询和创新突破,这才是数智化服务的最终形态。”

华为的服务战略反映了行业转型的基本规律: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取决于拥有多少资源,而是如何高效调动资源。通过“卓越护航”和“星星点灯”相结合的方式,华为正在构建一个既能服务国家算力枢纽,又能覆盖小型门店的服务体系。这种“顶天立地”的布局,可能是解决数字化转型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在前线